近年来,东流镇立足镇域实际,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激发“潜力”、厚植“底色”、擦亮“名片”,2021年列入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乡村全面振兴“东流路径”越走越实。
向改革借势,激发振兴“潜力”。紧抓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核心区域的发展机遇,将实施综改项目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头道工序”,认真谋划、全力推进,为乡村振兴拓展空间,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自2018年以来,共实施46个综改项目,累计投入试点资金6690万元,撬动总投资2.89亿元,2020年,该镇村集体经济比未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前增长32%,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潜力”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进程进一步加快。
向文化借韵,厚植振兴“底色”。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聚焦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名镇,深耕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育人、引人,全力推进文化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厚植文化“底色”。依托陶公祠、双塔、老街、大历山、曾国藩大营、炎帝庙等众多历史遗存和文南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名镇,新建东流历史文化展示馆,打造菊邑美术写生基地,建成大历山旅游公路,古镇文博馆、苏豪伟雕塑馆、杨玉贵美术馆和王文生油画馆相继开放,成功举办“花开四季”“菊韵东至”东流分会场、东流镇写生艺术周等重要活动,2019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打造出独具韵味的东流文化品牌。
向产业借力,擦亮振兴“名片”。聚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围绕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目标,培育壮大农业特色经济,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稳步推进特色经济发展,培育壮大舜风、巨丰农业、新希望家庭农场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小龙虾、稻虾米、无花果、火龙果、葡萄、菊花、莲藕、油茶等特色种养业,现有龙头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120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品牌效应逐步凸显,不断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东流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