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社文,1962年3月出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5月,年仅25岁的方社文开始担任木塔村支部书记,如今在支书的岗位上已兢兢业业奉献了32个年头。回首走过的艰苦岁月,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幸福。在方社文的带领下,搞建设、抓发展、兴教育,木塔村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偏远山村变身为如今清新靓丽、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方社文获得了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奔小康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项又一项荣誉。而他心中最在意的还是村民对他工作的肯定,他说:“说的好永远不如做的好,百姓满意比什么都珍贵。”
壮大村集体经济,摆脱贫困
“村干部说话响不响,腰杆硬不硬,不是看你喊了多少口号,最根本的还在于你干了多少实事。”32年的时间里,方社文始终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村民多做好事、多做实事。
1987年,是方社文担任村支书的第一年,那时的木塔村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办公的村部都没有,只能在临时租用的民房里办公,当时村里还欠着一万多元的债务,村干部和民办教师的工资都很难发放。
人无事业难立,村无产业不兴。为了摆脱困境,方社文带领村两委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外出考察、整合资源等多方努力,木塔村的集体经济逐渐有了起色和生机。以招租方式盘活了村木材加工厂,通过外出学习成立活性炭厂,集资建设商铺对外出租,建设毛竹基地600余亩,贷款造林500余亩,如今村民造林面积达5000余亩,村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和壮大。
一个人富了不是富,一部分人富了也不是富,村里的人都富了才是富。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方社文多次以个人信誉为村民担保贷款,帮助农户发家致富。如今,木塔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私营经济也活跃丰富了起来,村内发展种粮大户3户,个体茶叶加工企业4家,成品椅子加工厂2家,大理石加工厂1家,养猪专业大户3家,从事商业服务商家超过20户,木塔村彻底摆脱了贫困,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成长在深山里,尤知路重要
要想富、先修路,成长在深山里,方社文尤知路对山区百姓的重要性。汪村组位于木塔村部最南端,距村部2公里。2006年以前通往该组道路坑坑洼洼,遇到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无法通行,而村民生产生活全靠人力板车运输。
为解决汪村组道路问题,方社文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完成铺设了沙石路基,解决了百姓出行难问题。后来结合“村村通”工程,全面修建成了水泥路,彻底改变过去交通不便现状。近几年,木塔村不断完善村里交通设施,全村建成了环村公路,80%实现“户户通”,并配套建成2000平米农民娱乐体育广场,实现全村路灯亮化。
如今的木塔村可以说是民富景美,顺利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和集镇建成区建设,修建三处广场,完善沿河休闲道路和污水管网,并对集镇内村庄进行美化、绿化、亮化。集镇整洁了,村庄美丽了,还吸引了城里人去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村里产业也兴旺起来了,拓宽了农民致富路。
心系群众,永远和群众心连心
“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真心对待群众,与群众心连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才能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才能更好的知晓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把为民服务做得更扎实、更有效。”方社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5年“5·25”木塔爆发特大洪水,洪水漫上了村庄,自家的房屋进了洪水,家具全部浸泡在了水里。身为支部书记的方社文顾不上自家的安危,简单的向妻子交代了几句,便带领村干部冲向了大雨中,紧急疏散群众,抢救村民财产。
大雨过后,村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安全保障。疲惫不堪的方社文回到家中,房间里的积水已经漫过了膝盖,屋子里到处是漂浮的家具。妻子抱着哇哇大哭的孙女躲在楼梯角,惊慌无助地看着流动的洪水一动也不敢动。方社文简单安慰了妻子几句后,便打起精神把家中的积水一盆一盆舀向屋外。
说起方社文,村民们总能说出他两三件感人的事情来。多年来,方社文对需要帮助的村民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村里的学生考取大学需要贷款,方社文主动给人担保办助学贷款,村民结婚找他借钱,孩子上不起学找他,购买农用机械致富也找他……方社文总是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基层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责任,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得深入人心。三十多年来,方社文时刻把群众利益摆在前面,始终把“说的好永远不如做的好,老百姓满意比什么都珍贵。”当作座右铭,如今的方社文依然坚守在为村民奉献的第一线,鞠躬尽瘁服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