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潭镇紧抓农业主线,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扎实开展党建引领“5+”项目,即“党建引领+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撂荒地整治+大托管+订单农业”,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健全流转制度、发展订单农业、开展农业托管等举措,有效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化零为整,转出农村土地新活力。昭潭镇积极探索“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农户”运行机制,依据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现状,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营桥村“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的示范作用,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新模式,通过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做活土地文章,提高土地效益,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户“双增收”。截至目前,昭潭镇共完成“小田变大田”3800余亩,土地流转6000余亩,2023年带动昭潭镇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收近120万元。
土地“入托”,打开增收增产新路子。为避免出现规模经营困难、土地流转不稳等问题,昭潭镇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生产“大托管”创新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同时跟进社会化服务,发包给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农资统一采购、种植统一管理、收割统一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减少中间环节、压缩降低成本,提高种植效率,推进粮食生产标准化、优质化、高效化。截至目前,昭潭镇发展“农业大托管”面积达6000余亩,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30余万元,同时,良好的收益提高了农业企业和大户种养积极性,为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烟稻融合,走出稳粮富民新模式。昭潭镇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为有效提高“冬闲田”土地利用率,昭潭镇积极推广“冬闲田+烟稻轮作”产业循环种植模式,一季烟叶,一季晚稻,轮流耕作,形成“以烟稳粮、以粮促烟、烟稻共生”的互利互兴良性循环,达到烟叶与粮食双丰收。截至目前,昭潭镇烟稻轮作试点面积达到了800余亩,烟叶种植管理费单项带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加近50万元。
订单农业,蹚出产销双赢好“钱”景。为更好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昭潭镇打破先产后销传统,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销售模式,采取以“党建引领+合作社承托+农户规模种植+企业订单购销”的订单运作模式,将订单农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对接,让农产品销售由原来的“守株待兔”变为“主动出击”。截至目前,昭潭镇全镇种植优质香稻近6000亩,产量达3000吨,订单农业带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加100万元以上。(撰稿:黄维;审核;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