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7467961486/202112-00031 | 组配分类: | 学校体育评价 |
发布机构: | 东至县教育体育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公民 / 其他 |
名称: | 2021年东至县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报告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21-12-20 | 发布日期: | 2021-12-21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为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和省教育厅《安徽省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实施办法》,促进我县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我县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现对我县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中小学107所:普通小学含教学点73所,其中优秀等级学校有13所,良好等级学校50所,加分学校4所;普通初中24所,其中优秀等级学校3所,良好等级学校19所,加分学校3所;普通高中9所,其中优秀等级学校3所,良好等级学校5所,加分学校1所;中职学校1所,自评等级为优秀。
二、评估情况
(一)组织管理方面
所有各校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体育教学工作,并将体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各校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各校校长都将学校体育列入工作职责,都能落实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大部分学校校长及分管校长听课次数均达标。各校能利用公告栏、家长会、校园网、微信等平台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
(二)教育教学方面
各校教师能正常备课,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但少数学校教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不够齐全;部分学校教学研究开展得不够理想,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研究与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各校都能执行体育课考勤和考核制度;都制定了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将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了课表;每天都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 各校都能积极组队参加市县各类体育比赛活动,每年都能举办田径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乒乓球、足球、拔河、跳绳等各项赛事。
(三)条件保障方面
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例试行基本标准》,我县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确保了体育教育工作正常运行,各校的体育教学条件也得到有效改善。绝大部分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均达标,体育场地平整、整洁,均符合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要求,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课余和节假日体育场馆向学生开放;各校的体育器材购买、活动开展等相关支出均能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
各校专(兼)职体育教师数量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体育教师职务评聘正常开展;体育教师享受和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工资待遇;各校均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纳入教学工作量;体育教师都能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省市县各类培训。
(四)学生体质方面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校都能正常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各校也都按时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并妥善保存测试的原始数据。今年我县所有学校均完成了测试及上报任务,上报率为100%。
三、县级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学生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我局成立了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体卫股、教育股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的精神,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全面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提出了“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全县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牢固树立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新理念。
(二)加快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建设
2021年我县投入资金575万元,新建和整修了大同小学、长安小学、葛公中心学校本部、石城小学、姜坝中学、利安小学、西湾中心学校本部、姜坝小学、明德小学、金塔小学、汪坡小学等运动场,总建设面积达22500平方米。
(三)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我县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23人,兼职体育教师394人,2021年选调教师3人。所有的专职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部分学校配备的兼职教师学历达到标准。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县局定期组织体育教研活动,组织体育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等课改方面的资料,开展教学观摩、课例研究、大力推行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2021年5月份开展全县3-6年级小学生音体美综合素质监测。8月份组织教师参加市级音体美优质课评比,4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9月开始参加安徽省义务教育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组织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录制18节课。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基本功比赛,6人获二等奖。并推荐1人代表池州市参加省级基本功比赛。11月组织12名高中音乐美术教师参加市级教材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上报18篇论文,获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2月份举办东至县“国培计划”中小学音体美优质课评比,20人获一等奖,29人获二等奖。
(四)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竞赛活动
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大力推行大课间活动,积极落实《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能素质测试工作,积极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全面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足球特长生招生制度,并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体育运动,有效地推动了体育教育工作,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稳步的提高。4月11日,东至县首届小学校园啦啦操比赛在二中初中部成功举行。来自全县15所小学的23支代表队共310名运动员,参加了规定套路和创编套路两个项目的团体比赛,至德小学和香隅镇中心学校双双获得两个套路比赛的一等奖;5月15--16日,东至县2021年初中生乒乓球赛在尧城体育中心成功举行。来自全县各初中以及完中初中部的22支代表队共173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女两个组别的团体和个人单打项目比赛,二中初中部、坦埠初中、葛公初中分获男子团体前三名,大同初中、西湾乡中心学校、庆丰初中分获女子团体前三名;6月28--30日和7月10-12日,东至县2021年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在二中初中部成功举行。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26支代表队共299名运动员,参加了小学男子、女子以及初中男子、女子四个组别的团体比赛,张溪镇中心学校、至德小学、实验小学分获男子团体前三名,实验小学、张溪镇中心学校、至德小学分获女子团体前三名,木塔初中、二中初中部分获男子团体前两名,二中初中部和张溪初中分获女子团体前两名。我县成立了足球联盟校,联盟校举办校际足球比赛,至德小学等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同时开展了校内足球联赛。 7月16--18日,东至县2021年中学生篮球联赛在县实验小学新校区体育馆成功举行。来自全县各中学的9支代表队共121名运动员,参加了初中男子和高中男子两个组别的团体比赛,大渡口中学、东至二中、东至一中分获高中组团体比赛前三名,二中初中部、龙泉初中分获初中组前两名;东至县第九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于11月20--21日在至德小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县各个小学20支代表队共234名运动员,参加了四个组别、团体及个人两个类别的比赛,比赛设置了九个竞赛项目。经过激烈角逐,本届运动会产生了16个团体奖,评选出两个优秀组织奖和两个体育道德风尚奖,40名运动员荣获优秀运动员称号。我县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级各类体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至德小学参加2021年“体彩杯”池州市首届青少年轮滑比赛,并摘得团体冠军桂冠。二中初中部、大渡口中学参加“体彩杯”2021年池州市中学生篮球联赛,二中初中部荣获初中组冠军,大渡口中学喜获高中组第三名。香隅镇中心学校、至德小学、木塔乡中心学校、东至一中、池州工业学校报名参加市第三届中小学校园啦啦操比赛,前两个学校获二等奖,后三个学校均获得三等奖。至德小学、香隅镇中心学校、大渡口镇中心学校、二中初中部参加2021年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跳绳比赛,取得较好成绩。至德小学、实验小学、洋湖镇中心学校、泥溪镇中心学校参加市首届趣味田径运动会,洋湖镇中心学校荣获A组团体一等奖,至德小学、实验小学分获B组团体一、二等奖。至德小学、实验小学、大渡口镇中心学校、二中初中部、坦埠初中参加“体彩杯”2021年池州市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成绩较好。二中初中部、胜利初中、张溪初中、木塔初中、东至一中、东至二中、东流中学、池州工业学校参加“体彩杯”2021年池州市校园足球联赛,二中初中部女队荣获冠军。张溪镇中心学校女子足球队代表池州市参加2021年安徽省青少年女子乙组足球锦标赛。
四、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一直注重体育常规工作方面的管理并做到有效落实,体育工作得到有效发展,但仍有一些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1.专职体育教师亟待补充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明确规定: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照此计算,补充专职体育教师仍是我县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部分家长认识不够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家长对他们的孩子参加体育和美育活动持反对或消极应付态度。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更多倾斜政策或优惠政策。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更新观念,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结合体育与健康课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活动。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理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2.抓好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校园体育场地改善和设施设备的添置,逐年加大投入,提高学校体育条件。
3.加强体育师队伍资建设,不断争取政府支持,配齐配足专职体育教师。
4.以专业的教育教学为基础、以深入的教研成果为指引、以科学有效的训练为目标全面育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教研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