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7448989172/202208-00029 | 组配分类: | 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 | 县应急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公民 / 通知 |
名称: | 【部门解读】东至县应急管理局秦亚运同志解读《东至县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2-08-09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一、制定背景
由于我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多样、气象条件复杂,属多灾易灾地区,每年自然灾害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县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大,更具突发性、偶然性和难以预见性。
“十三五”时期,我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各乡镇、各部门共同努力,稳步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贯彻落实党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有效防范和应对重特大灾害挑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池州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和《东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思路和总体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切实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水平,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三美东至” 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规划起草过程
《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池州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印发实施后,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县应急管理局认真学习研究规划的各项内容,并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发展需求,于2022年7月完成《东至县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初稿起草工作,并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建议,共收集反馈意见3条,进行修改完善,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审阅后,以县减灾救灾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印发。
四、发展目标
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制度更加完善。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在省、市统一部署下灾害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得以健全,信息发布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关键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害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灾害综合救助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参与水平显著提高,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主要任务
(一)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完善各级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不断健全灾害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构建统一的灾害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完善预警预报、灾情会商、灾害损失评估的联动和共享机制。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重特大自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健全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完善应急产业政策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在省、市统一部署下建立健全巨灾保险体系和制度框架。不断健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健全区域减灾交流合作机制。
(二)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有效提升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快灾害地面监测站网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共享机制。有效提升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完善水利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逐步提升避灾防灾能力。有效提升应急抢险救援救灾能力。建立完善应急队伍体系,推进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基地建设。在省、市统一部署下建立智能化应急指挥平台,健全救灾应急响应机制,科学规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推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标准化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建立救灾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积极推动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制定完善社区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六、创新举措及重点工程
(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东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获取我县主要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重要承灾体信息和历史灾害灾情信息,掌握自然灾害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在省普查办统一部署下,编制县级1:5万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
(二)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汇聚相关行业、部门自然灾害的基础数据、风险隐患数据、承灾体数据、应急资源数据、预警信息、遥感数据、舆情数据、历史案例信息,分类建设子系统,实现自然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智能风险研判、科学辅助决策和精准应对处置。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联动机制。利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等多种渠道,及时、精准、高效、有针对性发布灾害风险信息,实现风险预警信息靶向推送。
(三)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推动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提高仓储条件,重点推进多灾易灾地区基层备灾点建设。推广使用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提升全县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水平。
(四)自然灾害保险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住房灾害保险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合理提高理赔标准,积极争取扩大实施范围。探索建立政府巨灾保险制度,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共同建立大灾风险档案,不断提高大灾风险管理水平。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组织论证设计综合救灾保险,多维保障受灾群众利益,减轻群众因灾损失。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规划实施的责任分工;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和相关政策,鼓励和动员社会化资金投入;三是强化部门协同。统筹资源,协同配合,营造规划实施良好氛围;四是强化考核评估。开展规划跟踪管理和监测评估,建立奖惩机制,确保规划实施落地见效。下一步将参照规划要求,加强各部门对接协调,力争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完成预期目标。
八、政策咨询服务信息
解读机关:县应急管理局
解 读 人:东至县应急管理局综合减灾股副股长 秦亚运
咨询电话:(0566)529827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