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林长制
索引号: 11341821003287000U/202210-00003 组配分类: 林长制
发布机构: 东至县林业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民
名称: 2022年东至县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10-09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2022年东至县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

阅读次数: 来源:东至县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2-10-09 09:02
【字体大小:

全县林长制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林业保护发展作出的系列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2022年改革任务涉林事项和振兴林业经济等重点工作,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发展绿色惠民产业促进山区人民增收致富,取得林长制改革更大成效。

一、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

1.建立生态保护综合监管体制。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系统观念和整体思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基层林长制与河湖长制、路长制、田长制等一长统筹的综合监管体系,坚持行业协同配合共同守护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探索建立“一长统筹”“多员合一”综合监管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委编办、县政府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积极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2.健全林长履责方式。落实《安徽省林长制条例》和《东至县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县级林长统筹推进“五绿”和“五大森林”行动的牵头抓总作用,创新林长履责方式,落实县级林长直接联系基层具体举措。常态化坚持乡村林长巡林制度,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落实资源网格化管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党建+林长制”、“民间林长”等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林长制改革。(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提升示范先行区建设水平。加强示范先行区管理,不断探索积累体制机制创新经验。配合推进湿地自然资源确权统一登记,明确湿地权属及监管责任。发布湿地名录,加强县级重要湿地保护情况的检查与监督。科学调控湿地生态水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湿地最大生产力。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划定跨区域生态补偿区,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横向和纵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不断积累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在全市及全省范围推广。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打造绿色发展转型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扎实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深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涉林领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提升林业灾害防控能力,开展护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东至)经济带。(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途径。合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探索绿色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提升生态产品增值溢价,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途径。(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

三、深入推进“五大森林”行动

6.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推进规划编制及勘界定标有序开展,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坚持规划引领,落实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提高湿地生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合执法,推进依法治林,有效保护森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严格火源管控,推进“防火码”进山入林。实施《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方案》。落实公益林补偿财政奖补政策。持续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检察院,县委编办、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7.推进森林扩面提质。全年计划完成营造林任务13.8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退化林修复2.49万亩,森林抚育4.4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    森林村庄17个。扎实开展长江岸线生态廊道建设,完成香隅、东流、胜利长江岸线迎水面空窗断带补植补造。持续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宜林空地绿化率达90%。强化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大力培育优良树种和乡土树种,重点推进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指导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速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8.积极推进林业碳汇。拓展造林空间,增加森林面积,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持续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探索开展林业碳汇试点,支持国有林场、林业大户积极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加碳汇造林试点,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9.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建立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加快打造木竹加工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升级,巩固提升特色经济林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加快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油茶低效林改造,大力培育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经济强的现代化三美东至。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0.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发展绿色金融,持续开展林权收储担保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五绿兴林劝耕贷”和“皖林邮贷通”,拓展“林长制护林保”,大力发展各类特色涉林保险。巩固提升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创新发展合作经营,积极推进国有林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精准开展林业“四送一服”服务企业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提供政策帮扶。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11.完善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林长会议制度,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及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协调解决区域、部门之间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信息公开制度,准确及时高效公开林长制实施和推进情况,为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保障。落实林长制工作督察制度,除综合督察外,要开展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专项督察,推进林长制工作落实。坚持林长制考核制度,对接省市林长制考核部署,优化县级林长制考核指标,分别对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林长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落实林长制目标任务情况进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林长履职公开公示制度、林长巡林制度,为林长制高效有序运行提供制度保障。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林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2.健全工作机制。关键时间节点,及时发布总林长令,部署当前重要工作。充分运用“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发挥检察机关惩治、预防、监督、保护等司法职能,进一步压实依法管林护林责任,最大程度保护森林资源。实施“林长+森林警长”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治安稳定。推进建立生态环境综合监管模式,压实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清单,统筹推进建立部门协作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检察院,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公安局

13.夯实基础保障。以林长责任区为落脚点,进一步织密扎牢生态安全网,落实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精准建立“一林一档”网格化信息, 科学编制“一林一策”发展规化,配齐“一林一技”科技服务人员、“一林一警”执法保障人员、“一林一员”安全巡护人员,为林长履职尽责提供基础支撑。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4.提高履职效能。落实县级林长联系乡镇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域,检查督导基层林长履职。落实乡级林长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基层护林组织,打通资源网格化管理最后一公里。落实村级林长网格化管理具体职责,督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使用者和经营者履行主体管护义务,检查护林员开展巡林护林。推行林长和护林员使用林掌APP开展巡林护林,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实现森林资源全覆盖监管和源头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林长履职尽责和林长办督查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5.强化宣传培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自觉爱绿植绿护绿。加强林长制业务培训,提升林长制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林长制改革走深走实。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