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公共服务
索引号: 11341821003287422T/202303-00075 组配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香隅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东至县香隅镇: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新“颜”入画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3-20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东至县香隅镇: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新“颜”入画

阅读次数: 来源:香隅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3-20 17:10
【字体大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还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近年来,东至县香隅镇深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环境品质提升,努力用“绣花功夫”擦亮绿水青山底色,打造宜居香隅。
    推进污水治理,拾忆儿时印象。“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咱们村后的那条名为‘三号堰’的河流,河水清如明镜,河底泥沙粒粒可数,两岸花红柳绿,印在河面上,像绚丽多彩的绸缎,就像课本中描写的水乡。”土生土长的香隅镇香隅村党总支书记速全胜对儿时村庄的样子记忆犹新。“40多年来,上游生活污水的直排,附近居民生活垃圾的倾倒,河道垃圾堆积成丘,河床逐渐抬高变窄,这里成了卫生死角和养鸡放鸭的臭水沟。”
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香隅镇紧紧围绕污水治理、环境提升、绿化补植等方面,推动美丽乡村提质、提标、提效。2021年,“三号堰”的水环境治理被正式提上日程,河床清淤、垃圾清运、河道驳岸、堰闸重建、堤坝拓宽工作一一启动,两岸河畔的苗木、驻足观景的长廊、纳凉休憩的小木亭、拍照打卡的亲水平台一应俱全,如今,“三号堰”的水域环境朝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目标持续靠近,昔日江南水乡的面貌重新浮现。
    铺设幸福道路,通往美丽乡村。青砖红瓦错落有致、通村道路平整宽敞、景观小品精致雅观,宣传墙画传播文明……午后,村民都大爷和几位老人正坐在白岭村口王中心村的小河边晒着太阳。“现在咱们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可真是好了不少,不仅柏油大道四通八达,到处干干净净,家家户户门前还都种上了花草,咱们住在这里,可比城里舒服多了。”对于村里的大变样,白岭村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墙一图画,一步一景观,漫步在白岭村,一幅幅精美的墙画、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微景观映入眼帘。它们内容广泛、贴近群众生活,将一座座“冷冰冰”的墙体变成了传承文化的窗口、教育群众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2021年,白岭行政村口王中心村省级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正式启动,累计投入资金350万元,其中由白岭村自筹资金150余万元,对村民出行必经之路,实施“白改黑”提升工程,先后拓宽、提升村主干道2.1公里,同步改造沿线雨污管网、路灯亮化、景观绿化等。原先堆放杂物的闲置场地变成了健身广场和便民停车场,并添置了健身器材,满足了附近居民休闲需求。“后续我们会在这里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把精神食粮送到群众‘家门口’,帮助大家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白岭村党总支书记高先发说。
    建立长效机制,激活文明乡风。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群众观念的改变。“自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无论是进出村的主干道路,还是河道,乃至我们村民的房前屋后,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我们也认识到了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看着逐渐变好的环境,心里也敞亮了许多。”漕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储慧慧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好事。为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漕东村除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发挥党员带动、网格化管理作用外,还召开家庭文明档案实施动员大会,探索设立“信用超市”,建立积分制度,用积分兑换生活物品,极大激发了群众做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垃圾回收换积分、整治庭院攒积分、志愿服务赚积分等制度,与村规民约双向发力,让“脏乱差”变风景线,“死角”变“亮点”,村庄面貌发生华丽“蝶变”。“积分越高,能换取的物品就越多,现在村里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村民们都抢着干。”香隅镇漕东村党总支书记陈永新表示,积分制带来文明新风,激发了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实现了基层治理从“村里事”向“家家事”转变,美丽乡村焕发出新活力。
    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正不断刷新香隅这座皖江南岸小镇的颜值。通过全覆盖、拉网式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用真心、施良策、出实招,为老百姓塑造“榆柳荫院,桃李罗堂”的优美人居环境。接下来,香隅镇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治理,一针一线绘就魅力香隅人居环境“水清、岸绿、路畅、景美”的美好蓝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