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7467961486/202412-00013 | 组配分类: | 学校体育评价 |
发布机构: | 东至县教育体育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其他 / 其他 |
名称: | 2024年东至县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4-12-28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精神,从硬件上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改善教学条件,从软件上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每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现将本年度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体育总体情况
我县现有中小学校74所,其中小学(含教学点)44所,初中25所,高中4所,中职1所。各校严格按照相关条例,严格执行体育开课率,学校体育课开课率达100%,开足率100%。
1.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我县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体育课开课率达100%,开足率100%。在体育教学中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教学手段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学校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多方开发课程资源,因地制宜上好体育课,使学生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2.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1)我县所有学校均落实了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大课间活动,各校制定分别适合晴天和雨天的两套“大课间”组织方案,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
(2)4月20日,东至县第四届小学生跳绳比赛在实验小学体育馆成功举行。本次比赛由县教育体育局举办,实验小学承办。来自全县各小学20支代表队共350名运动员参加了五个大项15个小项的比赛。洋湖镇中心学校、至德小学、青山乡中心学校获得3分钟10人长绳“8”字跳前三名;香隅镇中心学校、胜利镇中心学校、葛公镇中心学校获得个人花样集体规定套路中级赛前三名;香隅镇中心学校、实验小学、至德小学荣获大型集体自编前三名。7月11-13日,东至县2024年初中生篮球联赛在尧城体育中心成功举行。来自全县各初中学校6支代表队共68名运动员参加了初中男子组的比赛。尧城初中、龙泉初中、洋湖初中代表队获得联赛前三名。10月19至21日,东至县第二十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东至一中成功举行。来自全县各中学、池州工业学校和特教学校29支代表队的453名运动员,参加了高中、初中和特教3个组别13个大项59个小项的比赛。尧城中学、大同中学、大渡口中学获得初中男子团体前三名;尧城中学、香隅中学、兰溪中学获得初中女子团体前三名;东至一中、东至二中获得高中男子团体前二名;池州工业学校、东至三中获得高中女子团体前二名。11月30日至12月1日,东至县2024年小学生乒乓球赛在至德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全县各小学的17支代表队共109名运动员,参加了男女两个组别的团体和个人单打项目比赛。至德小学、建德小学、实验小学获得男子团体前三名;实验小学、龙泉镇中心学校、至德小学获得女子团体前三名。
(3)我县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级各类体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3月,池州市中小学生轮滑比赛,东至县代表队荣获第二名。4月,池州市小学生趣味田径运动会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赛,洋湖镇中心学校、至德小学分获趣味田径运动会团体一等奖、二等奖。5月,池州市第五届中小学(幼儿园)啦啦操比赛,县直幼儿园、张溪镇幼儿园荣获(幼儿组)二等奖;实验小学荣获(小学组)一等奖;至德小学荣获(小学组)二等奖;香隅镇中心学校荣获(小学组)三等奖;池州工业学校荣获(中学组)一等奖,尧城初中荣获(中学组)三等奖。7月,池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尧城初中荣获(初中组)第三名;东至一中荣获(高中组)第三名;东至三中荣获(高中组)第四名。8月,池州市小学生篮球比赛,1-3年级组,敬慈小学荣获第一名;实验小学荣获第四名;至德小学荣获第五名;建德小学荣获第八名。4-6年级组,至德小学荣获第二名;实验小学荣获第五名。10月,池州市第九届中小学生(幼儿)跳绳比赛,实验小学荣获小学组第三名;泥溪中心学校荣获小学组第五名。11月,池州市第十八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东至县代表队分别获得初中组男子、女子团体第二名。池州工业学校获得高中组男子团体第三名,女子团体第一名;12月,池州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至德小学、建德小学分别荣获小学甲组(男)第二、五名;实验小学荣获小学甲组(女)第二名;实验小学荣获小学乙甲组(男)第一名;至德小学荣获小学乙组(女)第二名;尧城初中荣获中学男子组第四名、女子组第二名。
(4)我县现有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所,分别是池州工业学校和大渡口中心学校。市级育传统特色学校10所,分别是大同中学(原杨桥中学)、原东流中学、香隅中学、香隅中心学校、胜利中学、东至二中、池州工业学校、实验小学、至德小学、官港中心学校。全县有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2所,国家级排球特色学校1所。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我县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始终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各校安排专人负责,添置专门的仪器,召开专题会议,积极组织落实,确保《标准》测试与上报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9—12月份,各校纷纷投入到紧张的数据采集工作中,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配合,现场采集第一手数据,并填写每生一张的体质健康档案表,为下一步网络上报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年我县所有学校均完成了测试及上报任务,上报率为100%。5月中下旬,对全县44所中小学(含池州工业学校)1936名学生进行抽测。10月28日,省教育厅专家组对至德小学、实验小学、香隅中学、东至三中四所学校进行抽测,抽测结果全县优良率61.5%,超过省考核55%的要求。
4.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我县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36人,兼职体育教师321人,2024年选调教师2人。所有的专职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部分学校配备的兼职教师学历达到标准。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县教研室定期组织体育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学习体育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等课改方面的资料,开展教学观摩、课例研究、大力推行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4月份组织全县15位老师参加市体育优质课大赛活动,组织音体美学科县级论文评审。5月份组织音体美学科全县抽测,认真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6月份推荐教师参加市新教材研修团队并组建县研修团队。7月份组织音体美教师参加省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培训。10月份、11月份组织教师参加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皖美课堂”活动。
5. 截至
6. 2024年我县投入资金1597万元,新建和整修了龙泉中学、龙泉中心学校铁炉小学、实验小学、葛公中学、大渡口中学、香隅中心学校梅山小学、昭潭中学、胜利中学、东至一中等运动场,总建设面积达48505平方米。
(二)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情况
1. 我县现有足球教师35人,足球背景专业教师3人,持证的专业教练员5人。
2.7月4日—10日,东至县2024年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在兰溪初中运动场成功举办。来自全县各小学初中共30支代表队、47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经过7天紧张激烈的角逐,至德小学、实验小学和大渡口镇中心学校代表队荣获小学男子组前三名;实验小学、至德小学和胜利镇中心学校代表队荣获小学女子组前三名。尧城初中、香隅初中和木塔初中代表队荣获初中男子组前三名,尧城初中、胜利初中和张溪初中喜获第一至第三名。10月和12月,池州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至德小学荣获小学男子组第一名和女子组第二名;实验小学荣获小学女子组第一名和男子组第五名;尧城初中荣获初中组第三名;池州工业学校荣获高中组第七名。
3.我县共有校园足球场地57块。其中五人制足球场地35块,七人制足球场地12块,11人制足球场地10块。2024年新建1块足球场地、改扩建了3块校园足球场地。
4. 2024年我县投入资金20余万元用于开展各项足球赛事活动,并对参加市级足球比赛的学校实行资金奖补。
5. 经复核我县目前建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所,分别是葛公镇中心校本部,胜利镇中心学校本部,至德小学,香隅镇初级中学,大渡口镇中心学校本部,官港镇中心学校本部,葛公中学,龙泉镇中学,香隅中心学校本部,张溪镇中心学校本部,尧城中学,实验小学,张溪镇初级中学,东至县第二中学,胜利初级中学,东至三中。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所,张溪中心幼儿园。
(三)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
我县尧城体育馆、至德体育馆每天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在课外活动时间及双休日对公众开放。
(四)改革经验与突出成效
为培养拥有体育精神、健康生活方式和竞技能力的优秀青少年,发现和培养少年体育人才,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和省市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力量。我县共设实验小学、至德小学、敬慈小学、尧城初中、池州工业学校等五个少年体校训练基地,有教练员31名、运动员634名,文化课教师120余人,2024年新注册运动员100余人次。日常开展游泳、足球、篮球、乒乓球、轮滑、跳绳、冰壶、田径等8个项目的训练,初步形成从小学到中学(职业学校)一条龙的体育培训体系。其中轮滑、游泳、乒乓球、女子足球为我县优势项目,整体水平位于全市前列。
(五)主要问题与分析
1.体育专职教师严重不足。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由来已久,截至
2.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家长对他们的孩子参加体育和美育活动持反对或消极应付态度。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更多倾斜政策或优惠政策。
(六)下一年度发展思路与整改措施
1.更新观念,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结合体育与健康课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活动。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理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2.抓好硬件设施建设。重视校园体育场地改善和设施设备的添置,逐年加大投入,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条件。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争取政府支持,配齐配足专职体育教师。
4.以专业的教育教学为基础、以深入的教研成果为指引、以科学有效的训练为目标全面育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教研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