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7467961486/202412-00015 | 组配分类: | 学校美育评价 |
发布机构: | 东至县教育体育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其他 / 其他 |
名称: | 2024年东至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4-12-31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东至县高度重视美育工作,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积极促进全县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现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估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至县现有中小学47所, 其中小学16所,初中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中3所。小学生23527名,574个教学班,初中生12757名,274个教学班,高中生9390名,216个教学班。自评优秀学校17所,良好学校26所,合格学校4所。自评优秀率36.2%,合格率100%。
二、评估情况
(一)艺术课程建设
东至县所有中小学校能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课、美术课。学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规定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音乐、美术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经常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拓展教学内容,较好的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
(二)艺术活动开展
本年度推荐东至二中朱静老师申报“安徽省学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组织各中小学校参加“第二届安徽省青少年体育美术、书法作品展览活动”,61幅作品荣获市级及以上奖励。大渡口镇中心学校冯雨菲等参演的《到底人间欢乐多》荣获安徽省中小学生戏剧(戏曲)专项展演三等奖;在池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东至县实验小学谢方颖等表演的《红色先锋》和池州工业学校汪诗雨等表演的《美丽中国》荣获市一等奖;东至县洋湖镇中心学校刘梓涵等表演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东至县至德小学李盼等表演的《戏曲中国》、东至县大渡口镇中心学校方江明宇等表演的《映山红》《中国少先队队歌》、池州工业学校王雨晴等表演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学校沈妍等表演的《春雷涌动》均荣获市二等奖;东至县香隅镇中心学校王皓彬等表演的《穿越时空的对话》和东至县泥溪镇中心学校黄日翰等表演的《我们将震撼你》荣获市三等奖。东至二中占裕田的作品《我最喜欢的中国故事》和东至县实验小学戴钰涵的作品《学韵汇彩》在艺术作品类中荣获市一等奖;东至二中汪林灿的作品《兰亭集序》、东至县兰溪初级中学何畅的作品《绽放艺术风采 激发强国力量》、池州工业学校戴陈香的作品《玉液琼浆》在艺术作品类中荣获市三等奖。
(三)艺术教师配备
东至县现有艺术专职教师95名,兼职艺术教师721名,师生比为59:1,所有的专职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部分学校配备的兼职教师学历达到标准。全县音乐专职教师36人、美术专职教师48人、舞蹈专职教师11人。为了提高音乐、美术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教研室和体卫股定期组织音乐、美术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等课改方面的资料,开展教学观摩、课例研究、大力推行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教师是美育的关键力量。东至县重视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音乐、美术培训及各类艺术教学研讨会,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每月开展专项教学研究活动,聚焦艺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群策群力共商解决方案。面向艺术教师每年举办至少1次专业培训,面向全体教师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以赛促教,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美育教师队伍,为美育工作的持续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各校能积极规范地开展艺术教研工作,结合课改,努力钻研教材,定期开展集中备课,提高备课、上课、评课的质量,真正做到细化教学过程,并依照素质教育要求,顺应新课程标准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条件保障
东至县一直加大对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为艺术教育提供物质保障。2024年投入资金640万元为实验小学添置信息化、香隅中心学校梅山小学添置智能化系统、大渡口中心学校本部改造音、体、美功能室、胜利中学添置校园广播系统等。各学校也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的挤出一部分为购置音乐、美术教学器材、设备、教学用具并积极为开展各项艺术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五)特色发展
学校注重艺术教育的开发与创新,与本地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如至德小学开发的剪纸艺术,洪方中心学校开发的茶文化课程,泥溪中心学校开发特色课程竹竿舞,敬慈小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舞龙灯等。不少学校课后服务社团增加了国学、吟诵、剪纸、二胡、葫芦丝、鼓号、口风琴、泥塑、沙画、版画等传统特色内容。如尧城中学、至德小学、香隅中心学校等8所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实验学校,以学校工作为核心,强化家校社协同,开展美育家校社共建,吸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笏章氏吟诵进入学校美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创新实践育人形式,探索多彩活动。学校成立了吟诵和诗词创作社团。通过“知识讲授+表演欣赏+互动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吟诵、探索诗词、爱上诗词文化。学校通过强化艺术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纯洁了校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