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7467961486/202412-00016 | 组配分类: | 学校美育评价 |
发布机构: | 东至县教育体育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其他 / 其他 |
名称: | 2024年东至县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4-12-31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一、基本发展概述
(一)概况
理念先行,美育之魂引方向。东至县深入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全县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美育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方面的独特价值,将美育从“边缘”推向“中心”,使其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县域内各中小学将美育浸润行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研讨会,深入学习美育政策文件,让教师深刻理解美育内涵,树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践行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为县域美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构建,美育之基筑多元。课程是美育的核心载体。东至县着力构建多元化美育课程体系,一方面严格落实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开足开齐音乐、美术等基础课程,确保每周稳定的课时量。另一方面,结合地方特色与学生需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洪方中心学校开发的茶文化课程,泥溪中心学校开发特色课程竹竿舞,敬慈小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舞龙灯等。不少学校课后服务社团还将白笏章氏吟诵、官港民歌、剪纸艺术、二胡、葫芦丝、鼓号、口风琴、泥塑、沙画、版画等传统特色内容和地方文化引进课堂,丰富了课程资源。同时,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实施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学生设置基础班、提高班、特长班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美育课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展现学生自信和风采,实现艺术素养的逐步提升。要求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注重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
师资培育,美育之泉润活力。教师是美育的关键力量。东至县重视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音乐、美术培训及各类艺术教学研讨会,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每月开展专项教学研究活动,聚焦艺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群策群力共商解决方案。面向艺术教师每年举办至少1次专业培训,面向全体教师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以赛促教,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美育教师队伍,为美育工作的持续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化浸润,环境之美育芬芳。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校园显性与隐形环境孕育着美的教育,温润学生心灵,形成审美体验,是一场身临其境的最真实的美育课。东至县各学校精心打造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班级文化和校园环境,红色文化长廊、阅读长廊、科技长廊、校园绿色生态景观设计等,使校园举目所及、举足所进既是知识的殿堂,更是艺术天地,是“润物细无声”的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如:敬慈小学的“慈”文化、至德小学的“德”文化、实验小学“善美”文化、香隅中心学校的“香”文化,都结合了地域特色,提炼出各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加强美育实践活动场地保障,支持学校根据实际积极建设各类功能教室及美育场地,如音乐、舞蹈、合唱、戏曲、美术、书法、朗诵、拉丁舞、剪纸等功能教室,这些功能教室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为美育开辟了广阔天地,从多个维度为美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实践空间,在这些功能教室里,学生们能够在专业氛围的熏陶下,学习艺术知识、掌握艺术技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构建起完整的审美体系,进而以美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塑造自我,全面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下,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为未来的人生之路铺上绚丽的美学底色。如尧城中学、至德小学、香隅中心学校等8所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实验学校,以学校工作为核心,强化家校社协同,开展美育家校社共建,吸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笏章氏吟诵进入学校美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创新实践育人形式,探索多彩活动。学校成立了吟诵和诗词创作社团。通过“知识讲授+表演欣赏+互动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吟诵、探索诗词、爱上诗词文化。
社团建设,美育之翼展风采。各校坚持“向美而行,以美育人“的美育理念,全力打造各类精品社团。要求各校有科学的社团体系规划,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精心规划多元化的社团体系,涵盖音乐社、舞蹈社、绘画社、书法社、戏剧社、诗词社等多种艺术类别。制定详细的社团章程与活动计划,明确各社团的发展目标与培养方向,为学生提供系统且专业的美育实践平台。各社团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如社团文化节、艺术成果汇报展等,将社团成员的优秀作品与精彩表演呈现给全校师生与家长,展示美育成效。同时,积极组织社团参与校外文化交流活动与比赛,与其他学校或社会艺术团体互动合作,传播本校美育成果,提升学校美育影响力,使社团成为美育成果展示与传播的重要窗口。本年度推荐东至二中朱静老师申报“安徽省学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组织各中小学校参加“第二届安徽省青少年体育美术、书法作品展览活动”,61幅作品荣获市级及以上奖励。大渡口镇中心学校冯雨菲等参演的《到底人间欢乐多》荣获安徽省中小学生戏剧(戏曲)专项展演三等奖;在池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东至县实验小学谢方颖等表演的《红色先锋》和池州工业学校汪诗雨等表演的《美丽中国》荣获市一等奖;东至县洋湖镇中心学校刘梓涵等表演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东至县至德小学李盼等表演的《戏曲中国》、东至县大渡口镇中心学校方江明宇等表演的《映山红》《中国少先队队歌》、池州工业学校王雨晴等表演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学校沈妍等表演的《春雷涌动》均荣获市二等奖;东至县香隅镇中心学校王皓彬等表演的《穿越时空的对话》和东至县泥溪镇中心学校黄日翰等表演的《我们将震撼你》荣获市三等奖。东至二中占裕田的作品《我最喜欢的中国故事》和东至县实验小学戴钰涵的作品《学韵汇彩》在艺术作品类中荣获市一等奖;东至二中汪林灿的作品《兰亭集序》、东至县兰溪初级中学何畅的作品《绽放艺术风采 激发强国力量》、池州工业学校戴陈香的作品《玉液琼浆》在艺术作品类中荣获市三等奖。
(二)基础数据
东至县2024年中小学校1-12年级现有艺术专职教师95名,兼职美育教师721名,师生比为59:1,所有的专职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部分学校配备的兼职教师学历达到标准。全县音乐专职教师36人、美术专职教师48人、舞蹈专职教师11人。
二、年度展望
东至县美育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基本情况如下:
1. 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艺术教师偏少且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特别缺乏“名”、“优”、“骨干”艺术师资。
2.各校有些社团活动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学校艺术特色发展还需进一步提炼,校园艺术环境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校一品”工程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立足本县实际,结合县域内各校发展不均衡等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多开展校本教研,积极参加县、市及上级部门的开展的教研活动,请名师指导等方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艺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还将聘请外校优秀的艺术教师来学校讲课,从而改变学校名优艺术课堂平庸的局面。
2. 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通过招聘、转岗或外聘等方式引进艺术类教师人才,补充到各校,保证各校有一定比例的艺术类专兼职教师,让课程开得更丰富,活动开得更有模有样。
3.加强各项艺术社团的建设,利用“文化馆”、“少年宫”等社会资源等,从而提高艺术社团的办学水平,让非遗文化等社团都能成为全县的亮点,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学生拥有更扎实的艺术特长。
4.学校是美的园地,美的辐射源;美的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于培养精神富有、气质高雅、积极向上的阳光学子,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各校要充分借助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对艺术环境建设将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建设。
正是有了美育,学生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正是有了美育,学生的人生因为有“美的心灵”而饱满;正是有了美育,一朵朵生命之花绽放得坚定、优雅而且绚烂。
美育教育建设发展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浸润,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美育的诗篇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