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41821003287000U/202509-00030 | 组配分类: | 林长制 |
| 发布机构: | 东至县林业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 名称: | 2025年东至县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 | 文号: | 无 |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5-09-01 |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东至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省、市林长制改革决策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坚持“护绿、增绿、管绿”协同推进、“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联动发展,推动林长制改革制度优势转化为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全力擦亮“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品牌,打造“山清水秀、林茂业兴、景美民富”的绿美东至。
一、提升林长履职效能
1.加强林长履职。依照《安徽省林长巡林工作规范》履职尽责,结合实际创新林长履职方式,发挥林长牵头抓总制度优势,把林长巡林与中央、省、市、县等检查、督察和常态化综合暗访相衔接,优化拓展林长制督察、检查内容、方式和成果运用,瞄准生态保护和林业建设重点难点,不断推进林长工作效能。
2.强化工作制度。落实重要任务提示单、工作建议函、监督检查“一单一函一检查”工作制度,推进林业发展重难点问题解决。落实林长会议、林长巡林、林长责任区“三项制度”;县级林长直接联系重点生态功能区域、林业产业基地、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三个联系”;建立年度工作任务、林长工作提示、交办事项落实“三个清单”。(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加快示范区建设。推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提升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整体水平,统筹推进“林业融资+特色保险”绿色金融发展示范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林长制改革成果。(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推进林业重点工作的落实
4.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持续推进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完成长江岸线15公里内人工造林0.1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08万亩;黄山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2.29万亩;省级森林质量提升项目(退化林修复)1760亩,作业道维修1.81公里;推进油茶三年行动和省级木本油料项目,完成油茶新造5000亩;开展以“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义务植树和“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折算种植树木9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3%。落实古树名木保护修复,传承守护绿色自然文化遗产。(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贯彻落实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池州市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工作任务清单》,通过“国有+集体+公司”合作,积极推进“东至县金寺山林场2025年林下黄精种植项目”建设。开展东至县林权管理服务平台试点建设,构建集政策咨询、林权管理、信息发布、林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林权(林事)管理服务平台。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任务,争取形成可复制东至典型案例。(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数据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强化林业资源保护。严格保护管理90万亩公益林和25万亩天然林,通过优化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基数数据,推进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开展野猪致害综合防控工作,扎实做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安全风险防控、疫源疫病监测、收容救护管理等工作。(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7.探索森林碳汇工作。积极推进梅城林场碳汇试点工作,根据《安徽省林业碳票管理办法》,由县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推进林业碳汇“集中收储、整体开发、统一管理”,探索碳汇价值实现路径。(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自然与规划局、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乡村振兴集团、各乡镇人民政府)
8.加强林业灾害防控。持续开展杨树舟蛾、竹类病虫、美国白蛾、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83‰以下。开展松树钻蛀类害虫系统调查,持续强化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严防疫情传入,巩固我县现有防控成效。全面完成池州市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建成高点视频监控 30个、语音提示系统 48套、森林防火蓄水桶 40个,充实县、乡镇两级防火物资器材。实施池州市森林防火低空巡检项目,建成无人机机场 5座,探索无人机投弹灭火运用,实现无人机低空巡检与森林防火指挥可视化系统在实战中的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应急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9.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工作,推进紫石塔、天台山等保护地总规编制报批。巩固大历山风景名胜区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成果,完成江豚保护区(东至段)能力建设年度任务。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严格湿地的征占用,适时开展湿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绿盾等遥感点位核查整改,序时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0.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持续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建油茶协会,创建油茶示范基地3个,新建、改造油茶1.85万亩。积极推进东至县竹循环产业园建设,谋划原材料定向供应渠道。积极开展林下经济相关调研及2026年度林下经济综合体市场主体摸排,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业态。(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集团、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强化林长制工作保障
11.夯实林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各级林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作用,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能力建设,优化整合基层林业执法力量与护林员队伍,通过专业化能力建设推动源头治理走深走实;加大新理论、新技术与新质生产力向林业领域转化应用,突出林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角色,积极拓展智慧防火、生物防虫、系统生态修复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以创新引领林草治理现代化进程。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