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287318/201910-00022 | 组配分类: | 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信息 |
发布机构: | 尧渡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名称: | 尧渡镇慰问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队专家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19-10-17 | 发布日期: | 2019-10-17 |
生效日期: | 2019-10-17 | 废止日期: | 2029-10-17 |
10月17日,尧渡镇党委书记施为民、镇人大主席童学德一行赴汪村华龙洞遗址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刘武、吴秀杰两位教授进行慰问。
一行人首先实地查看了华龙洞遗址现场,听取了遗址发掘工作及保护情况介绍。随后在教授的陪同讲解下,参观了华龙洞遗址陈列馆,了解中国直立人的分布、演化、变异等历史知识。
施为民表示,华龙洞遗址近日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古人类头骨等化石的发现,对研究长江流域人类的文明演进,气候、环境及地质的变迁,尤其是对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尧渡镇会全力配合考古发掘队,做好下一步的发掘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发掘和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提高华龙洞古人类遗址的知名度。同时将会充分利用汪村村古树、古桥、遗址等“古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升级版“美丽乡村”。
近日,经国务院核定,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50处)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东至县华龙洞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庞汪组,2006年7-9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韩立刚教授等对华龙洞进行了初步发掘,发现 1 枚人类牙齿、一件人类额骨残片化石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发现上述化石的地点为一个暴露有含化石堆积及钙质胶结的山坡。在发掘过程中,研究人员推测这里曾经是一个洞穴,后坍塌形成目前的状况,将这个地点命名为“华龙洞”。
华龙洞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安徽省是我国古人类演化、扩散的重要地区,对于探讨中国直立人的分布、演化、变异具有重要的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