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00328693XL/201908-00029 | 组配分类: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
发布机构: | 县住建局 | 主题分类: | |
名称: | 危房改造,每一户都不落下 ——我县精准扶贫危房改造工作纪实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19-08-28 | 发布日期: | 2019-08-28 |
生效日期: | 2019-08-28 | 废止日期: | 2029-08-28 |
今年,我县共投入资金约600万元,强力推进贫困户农危房改造工作,422户四类重点对象中已竣工315户。现将几个典型危房改造纪实如下:
(一)、洋湖镇洋湖村丁百发户
洋湖镇洋湖村新河组贫困户丁百发已50岁,二十多年前因突发事件导致精神失常,失去自理能力,与其母亲共同生活。其母去世后该对象病情加重,以致纵火烧房,虽火被灭,但房已成D级危房,并暴力阻止人员对其房屋修缮。2019年年初,村两委经请示洋湖镇党委政府将该对象送到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同时立即安排人员对危房拆建,考虑到对象特殊性,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造价较高,而国家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只有两万元,因资金短缺,村支部书记卢旭东多方筹集资金,主动赊购钢筋水泥等建材,亲自到现场监督,要求施工方当做自己的事去做……现该房已经完工,内部床椅配好,门口场地已浇注,配备了安全饮用水,排除了周边火源等隐患,待该对象出院入住后两委将继续跟踪服务,认真把脱贫落到实处。
(二)、葛公镇仙寓山村张来根户
张来根,葛公镇仙寓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什么都不肯建新房,“我都70岁了,又患了绝症,还能活几年?政府已经很照顾我们了,再给国家添负担,我良心不安!”
每次干部上门动员,他都“赶”人家走,坚持认为自己的小窝不会塌。他有三女均外嫁,条件都很一般,夫妻俩住在一栋D级危房里,可他毫不在意。
最终,村委会几位同志的“软磨硬泡”,老人在申请书上签了字。国家补助2万元,村补贴几千,3个子女凑一点,一幢40㎡新房正在建设中。
(三)、尧渡镇大庄村江末炉户
尧渡镇大庄村江末炉,夫妻俩均为残疾人,育有一女,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老房危险,只能租房居住。2019年年初,大庄村两委得知他们想新建一栋60㎡的房子,至少需要4万多元,除了国家补贴,还有2万元的资金缺口,但村集体经济有限,仅能补助几千元。
钱还不够,村干部又到家主持“家庭会”,动员亲戚们“搭把手”,几个亲戚被感动,纷纷表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钱够了,因考虑到江末炉夫妇无建设能力,村干部委托江末炉的大哥全权代建,终于建成了一栋60㎡的平房。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慈悲慨叹。而这份美好愿望,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终究只能化作一声叹息。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慈悲心愿有了完美落点——国家补一点、单位帮一点、亲属凑一点、自己出一点,间间破屋得以变身明亮新居。
“寒士”发自内心的笑容,就是满满获得感的真情流露,更是对党和国家的无限感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