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索引号: 113418217467961486/201708-00003 组配分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发布机构: 教育局 主题分类:
名称: 东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国家复查汇报 文号:
成文日期: 2017-08-21 发布日期: 2017-08-21
生效日期: 2017-08-21 废止日期:

东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国家复查汇报

阅读次数: 来源:督导室 发布时间:2017-08-21 00:00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东至县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全县国土面积326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个省级开发区,人口55.03万。

全县现有单设初级中学22所,完中4所,完小79所,教学点105个,特教学校1所;共有在校学生41325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7527人,初中在校学生13646人,特殊教育学生152人。义务教育阶段在编在岗教职工3106人,其中小学1899 人,初中1207人。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我县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把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东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2020年)》,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行考核和问责机制,强化经费保障措施,有力整改存在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2014~2016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分别为47599万元、53182万元、55654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22.9%、23.7%、23.9%,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

(一)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坚持“四个推进”,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一是推进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争取省级以上专项资金1297万元,实施校舍维修改造工程,规划建设项目14个,改造面积34470平方米。目前,胜利镇瓦垅小学等7个项目完工,尧渡镇查桥小学教辅用房等3个项目在建,张溪镇中学食堂、运动场等4个项目,完成立项、图纸设计前期工作准备。利用薄弱学校改造资金435万元,实施5个建设类项目,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目前完成主体2个,在建2个,财政评审阶段项目1个。争取中央资金853万元,实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建设64个农村学校周转宿舍项目。目前,开工率100%,其中木塔、青山中学学生宿舍、青山乡中心学校教师周转宿舍主体完工。二是推进农村教育园区建设。投入资金1.85亿元,建设胜利、张溪、泥溪三个教育园区,建筑总面积7.1989万平方米。目前,胜利、张溪两个教育园区投入使用,泥溪教育园区正在建设之中。教育园区建设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较好解决了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三是推进县城区城南小学建设。投资 5900万元,在县城新建1所48个班规模的完全小学(暂命名城南小学),占地面积35351平方米,建筑面积2098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城南小学的建成将有力缓解县城区小学办学压力,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7年投入资金362万元,为58所中小学添置计算机设备919台套。目前全县建成多媒体教室1120个,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完小以上学校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同时,高度重视学校功能室建设,大力加强图书、仪器、体育器材等设施配备。

(二)注重教师为本,推动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均衡。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出台《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办法》、《东至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新招聘教师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教师挂职支教与学习制度、优秀教师巡回教学制度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四项制度”,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一是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岗位管理、结构合理、缺编即补”的原则补充教师,近两年全县招录教师374人,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学科不配套等问题。在师资调配上,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2017年从县城学校选派33名教师到边远农村中小学支教。二是推行在岗教师全员培训。健全岗位培训、骨干研修、校本研修等系列培训模式,先后举办教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学科教师、后备干部等培训班,累计培训4000人次,参训率达98%。三是加速培养后备干部。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好中选优的用人标准,建立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库,为优秀人才搭建平台,激发全体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接受义务教育机会均衡。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我县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入学问题,坚持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确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全面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2017年春季学期,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生活补助资金100.95万元,惠及学生1855人。二是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零障碍”入学。坚持“两个为主”的原则,采取定点学校与就近安排相结合的办法,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入学手续,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免试入学。三是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列入教育民生工程,依托210个留守儿童之家,积极开展各项关爱活动。同时,创新关爱工作机制,发动全县2000名女教职工结对帮扶困难留守儿童。四是确保残疾少年儿童有学上。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特教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9055㎡,建筑面积4856.8㎡,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采取以特教学校为主,结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保障残疾少儿按时入学。目前,全县“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5%。

(四)创新管理思路,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均衡。我县不断统一思想和步调,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一是强化督导考核。严格实行学校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坚持教育局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设立8个督学责任区,聘任第二批责任督学22名,加强教育教学督导视导。二是规范办学行为。出台《东至县控制和消除大班额专项工作方案》,控制起始年级招生规模,逐步消除中高年级大班额现象。严禁学校节假日、双休日补课,坚决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乱订、滥发教辅材料现象。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阳关招生、阳关分班。三是落实帮扶制度。发挥名校示范引领作用,推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帮助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四是加强教学研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监测体系,定期开展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聘请一线优秀教师兼任学科教研员,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丰富校园文化。进一步美化育人环境、优化育人氛围、强化育人功能,积极创建美好精致校园。定期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系列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继承和发扬国学经典文化,全县形成了以至德小学为示范的特色教育活动。

三、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依法履行党委、政府职责,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差异系数虽然都符合规定标准,但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人口迅速增长,城区小学班级学生数急剧增加,城区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中、高年级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体美学科教师略显不足,农村教师结构有待优化。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切实解决好制约教育发展、影响教育改革的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按照“一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现代信息装备建设,让更多的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更深层次、更新高度迈进。

(二)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最大限度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按照“新增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自身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完小集中”的原则,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快至德小学分校建设和昭潭本部小学整体搬迁,争取2018年春季启用城南小学。推进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指导和帮扶力度,增强农村学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同步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在城乡中小学教师统一编制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对农村边远地区,在编制标准上适当倾斜,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加大补充力度,科学配置英语、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和管理机制,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