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垃圾治理
索引号: 11341821003287422T/201903-00023 组配分类: 垃圾治理
发布机构: 香隅镇政府 主题分类:
名称: 【环境整治-垃圾治理】东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相关工作机制 文号:
成文日期: 2019-03-27 发布日期: 2019-03-27
生效日期: 2019-04-26 废止日期: 2029-04-26

【环境整治-垃圾治理】东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相关工作机制

阅读次数: 来源:香隅镇政府 发布时间:2019-03-27 00:00
【字体大小:

为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推行以下制度: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与县美丽办合署办公。由领导小组组长委托常务副组长主持召集,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查找短板,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必要时邀请有关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2.建立任务清单和台账式管理制度。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围绕《关于印发东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东办发〔2019〕5号),结合本乡镇实际和本单位职责,细化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工作方案,特别是“三大革命”、“三大行动”要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主体、推进办法、保障措施,排出时间表、任务图,挂图作战。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列出任务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

3.推行问题清单和整改销号制度。认真贯彻林长制和河(湖)长制工作要求,针对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三线三边”等重点地段、境内三大河流干支流和面积较大湖泊、水库、河塘等重点水域岸线、农业面源污染相对集中发源地等区域的突出环境问题,由县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环保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和旅游局、林业局等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牵头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列出负面清单(附实地场景图片),并开具交办单,按属地管理原则,移交所在地乡镇政府督促整改,实行逐一整改、逐一销号。对于无故拖延整改和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记录在案,在年终考核中予以扣分。牵头单位要主动担当作为,敢于较真碰硬,强化日常督察督办。各乡镇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及早发现问题,全力整改,防止反弹。

4.实行责任倒逼和追究制。由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签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状,明确年度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绩效标准,约法三章,严格奖惩,切实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对因工作不力,影响我县在省、市排名的,将对相关乡镇或县直单位责任人进行问责。

5.强化督查调度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各村居都要明确 1名分管负责人和 1名信息联络员,在全县建立起政令畅通、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和上下协调、互通共享的信息系统;明晰并落实主要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县里不定期召开观摩调度会、现场推进会,总结和推广经验,发现和整改问题,同时加强重点问题督导督办和跟踪问效,表扬激励先进,通报批评后进。

6.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并利用好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据实拨付”的工作导向,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农业开发、发改、环保、水利、国土、住建等各类项目资金,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投向硬任务。加大县财政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支持家乡建设。继续探索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模式,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参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清理盘活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土地资产,扎实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7.完善考核奖罚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项硬任务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体系,确定合理分值权重。参照对应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验收标准和市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整治标准,研究制定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另文下发),加强日常工作督查和年终绩效评估,将工作绩效作为“以奖代补”的主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

8.实行“四级联动”推进机制。坚持“县推动、镇为主、村实施”原则,实行“领导联系、乡镇负责、村组主抓、部门支持”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加强对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的督促、调度和指导。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帮扶乡镇制度,重点加强对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