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003287369Y/201906-00029 | 组配分类: | 垃圾治理 |
发布机构: | 洋湖镇人民政府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公民 |
名称: | 【污染治理】洋湖镇“三大一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汇报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19-06-20 | 发布日期: | 2019-06-20 |
生效日期: | 2019-06-20 | 废止日期: | 2029-06-20 |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召开各村支书、主任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东至县关于《长江东至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各村对辖区区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地毯式排查,不留死角。同时要求各村将排查结果于每天下午4点前上报镇环保办。
2、加大宣传和督查力度。出动宣传车赴各村开展宣传,并对重点村重要地段开展督查。
3、积极按时整改到位。对各村上报和督查发现的问题,责令相关村限时整改到位。目前,全镇未发现规模化和其它畜禽养殖场,重点水库围网养殖已清除清理到位,禁养区内没有发现畜禽养殖。
二、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洋湖镇规模化和其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现状
洋湖镇目前规模化和其他畜禽养殖场(户)共计18场(户),其中生猪养殖8场户,现存栏1115头;养肉牛1场户,现存栏30头;养羊5场户,现存栏516只;禽类养殖4场户,现存栏19300羽,全部圈养,其中部分场户针对畜禽粪污已采取了沼气池、化粪池、自然堆制发酵处理设施,但也有部分场户无任何处理措施粪污露天堆放,猪尿随处流,场区周边臭气熏天。
(二)禁养区内畜禽养殖情况:已关闭(迁址)4场户。
(三)农业面源污染排查问题清单
1、化肥农药使用情况:洋湖镇现耕作面积常年维持在3万亩左右,其中80%为水稻种植,其余为旱杂粮及玉米等,近年来通过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镇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总量维持在2500砘左右。2018年,根据县统一安排,在辖区内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围绕两区为重点,突出水稻、油菜、小麦、茶叶为主要作物,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化肥利用率为重点,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扎实开展测圭配方施肥,主推“配方肥+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逐步恢复种植绿肥,抓好有机肥替代,逐年减少化肥使用量。全面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开展绿色防控示范片,推行灯诱、性诱等技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环保纳米农药开展试验示范,逐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目前存在问题是大户承包土地流动性大,管理上难度增加,没有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撑,无法有效的对这些承包经营者进行约束和管控。农资采购市场面太广,无法从源头进行有效管理。化肥农药的减量效果不明显。
2、畜禽养殖情况:自2017年划定禁养区以来,我镇对23家规模以上的养殖户进行了全覆盖排查,进一步规范养殖,搬迁和关闭4家禁养区内的养殖户。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散养比例较高,双重大、分布面广、涉及群体多,养殖污染问题较突出;二是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重生产性投入、轻环保成本性投入,治污设施设备配备率低,治理难度大; 三是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高,与种养循环相脱节,肥料化利用和能源转化利用不够。
3、湖库围网养殖情况:根据县政府水域滩涂功能区管理要求,我镇今年对水源保护区、开放性河道等禁养区全面禁止水产养殖;对16座小一小二水库等限养区禁止网箱、围网、拦网、投饵投肥养殖,实行“人放天养”;对小山塘小水库等养殖区禁止架设投料机、增氧机,控制养殖密度,完善养殖管理手续。存大的问题:一是乡镇对养殖区尾水排放监管难,水质检测技术水平不高。二是养殖户备案登记手续不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