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行政法规、规章
索引号: 11341821003287369Y/202008-00047 组配分类: 行政法规、规章
发布机构: 洋湖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关于印发《东至县应对洪灾防范返贫致贫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0-08-07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关于印发《东至县应对洪灾防范返贫致贫工作方案》的通知

阅读次数: 来源:县扶贫开发局 发布时间:2020-08-07 19:11
【字体大小: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及驻东至各单位:

经县委同意,现将《东至县应对洪灾防范返贫致贫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东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

2020年7月17日

 

 

 

 

 

东至县应对洪灾防范返贫致贫工作方案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坚决消除贫困存量、主动遏制贫困增量、防止脱贫不稳定人口返贫、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两个确保和全面小康目标,根据《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通知》(皖扶组〔2020〕11 号)、《东至县加强“三户一体”困难群众动态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当前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防范返贫致贫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近期省、市有关防汛救灾通知要求,把防止因灾返贫致贫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围绕“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统筹各类资源,切实把各项救助帮扶措施落到实处。紧盯“三户一体”特殊人群,按照“逐村逐户逐人”要求,坚持“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第一时间摸清受灾情况,第一时间跟进救助帮扶措施,第一时间解决实际困难,第一时间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点,有效降低洪涝灾害对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影响,切实防范返贫致贫,确保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工作原则

(一)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持早发现、早帮扶、

早稳定原则,加强监测预警,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因灾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一旦出现返贫和新致贫,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享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帮扶,确保稳定脱贫。

(二)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支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三)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多方力量,形成防返贫致贫工作合力。

(四)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把培育内生动力作为巩固脱贫的保障,强化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增强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最大限度把群众宣传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帮助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三、具体措施

1.保障住房安全。对所有过水、进水、漫水老旧房屋,先由乡村组织开展初步筛查,对疑似危房和不能确定为安全住房的,统一提交住建部门开展安全鉴定,经鉴定为危房的,能纳入危改项目的及时纳入,立即组织实施危改;不能纳入的,要帮助多方筹措资金,尽快落实改造;对房屋墙壁倒塌户,要及时转移确保居住安全,并对倒塌房屋进行重建、修缮,确保7月底完成;对贫困户房屋被洪水淹没浸泡的,退水后及时帮助清理卫生、打药消毒;住建部门要成立专班,与乡镇同步开展受灾危房排查,加强工作对接,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

责任单位: 县住建局、县卫健委,各乡镇。

2.保障饮水安全。对贫困户水井等水源被洪水淹没的,退水后及时组织清理和消毒,确保饮水安全;对集中供水设施被洪水冲毁的,及时安排资金组织修复,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加强规模水厂和集中供水点的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责任单位: 县水利局,各乡镇。

3.实施产业帮扶。农业、林业、水产、科技等部门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班,深入乡村一线、田间地头加强农作物、养殖业、林下经济的灾后恢复和后期管理的现场指导,对夏季农业受损的要秋后补,能抢种的尽快抢种,尽可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贫困村科技特派员要驻村开展精准指导,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生力军作用,帮助贫困村减少灾害损失。鼓励贫困户发展“短平快”产业,积极生产自救,减少洪灾带来的损失。对严重受灾影响贫困户,各地要认真进行梳理,一户一策帮扶,通过提供农资、种苗(鸡苗鸭苗、种子肥料等物化补贴)等方式,及时帮助补耕补种补养,县级可安排提供适当的到户奖补资金(二次享受)。鼓励“四带一自”合作社和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并给予奖补政策支持。对水毁、沙压导致绝收的农田,对符合条件的受灾对象,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可申请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予以贴息。要及时收集贫困户滞销农产品信息,加强与社会需求、政府采购等对接,千方百计帮助销售农产品。

责任到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水产业发展中心、县科经局、县财政局,各乡镇。

4.开展就业帮扶。对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回流”防汛的,引导及时返岗复工;对原在家务农无法恢复生产或有就业意愿的,引导外出务工,或通过园区企业、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受灾群众再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鼓励扶贫车间增点扩面,强化带贫益贫功能,带动受灾群众就业增收。对吸纳受灾贫困劳动力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给予奖补政策支持。

责任单位: 县人社局,各乡镇。

5.落实兜底帮扶。按照“应保尽保、动态调整”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将符合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受灾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受灾严重、生活陷入困境的,及时统计申报灾害救助,优先予以保障。对因灾导致家庭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如符合临时救助、特别救助条件的及时开展救助,做到“需救尽救”。经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期救助和过渡期救助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的,民政部门要按照“先行救助”有关政策规定,实施临时救助。对于受灾人员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按政策规定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范围。做好五保、低保、残补等资金的及时发放,保障受灾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涉及贫困群众政策享受、受灾救助的相关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程序,优先处理、特事特办,快速办理。用好用活村级集体收入再分配,进一步加强特殊群体兜底保障。

责任单位: 县民政局、县应急局、县残联、县财政局,各乡镇。

6.“双基”建设帮扶。对道路、桥梁冲毁阻断的,及时组织抢修抢通,满足群众出行需要;对电力、通信、宽带互联网、电视信号受损的,及时组织抢修,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对学校(教学点)被洪水淹没浸泡的,退水后及时开展卫生清理、打药消毒、设施修缮,确保8月底正常开学;对村部、卫生室、图书室被洪水淹没浸泡的,及时开展卫生清理、打药消毒、设施修缮,尽快恢复正常工作;对“双基”受损严重的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部门要重点关注,帮助尽快恢复,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

责任单位: 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财政局、县科经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委、县供电公司,各乡镇。

7.动员社会帮扶。对因灾导致家庭收入骤减、支出骤增、自身难以承受的家庭,要广开渠道,加强与社会爱心人士、帮扶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沟通对接,鼓励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受灾贫困家庭渡过难关。探索建立社会防范返贫救助基金,依托社会各界力量在防范返贫资金募集、防范返贫工作落实中发挥更大作用。

牵头部门:各乡镇,县工商联、县妇联、团县委、县扶贫开发局。

8.强化保险帮扶。对涉及受灾贫困户农业和住房保险理赔的,相关保险机构要及时受理,简化流程,第一时间理赔到位。各保险机构要深度对接贫困户特色产业和民生保障方面的保险需求,积极开发贫困户综合特色保险险种,创新“1+N”模式,对贫困群众农产品价格下跌、产品滞销、意外伤害、劳动力丧失、短期失业、升学负担等提供综合保障,增强贫困户抵御风险能力,有效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经营积极性和自我发展能力,避免贫困人群因突发风险陷入严重经济困境,为进一步抓好“五防”机制贯彻落实,有效防范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返贫致贫防线提供坚实基础。

牵头部门:县财政局、县应急局、县国元保险公司、其他各保险机构等。 

9.深化精神帮扶。深入挖掘扶贫领域的典型人物和事例,选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逐步消除精神贫困。依托“扶贫夜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设置“订单”式技能培训课程,广泛对群众开展实用性技能培训,做到人人有技术、户户有收入。扎实开展“听党话、跟党走、记党恩”系列感恩教育活动,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人,用身边的感人故事影响人,用身边的新风正气感染人。加大对“三户一体”人员的关心力度,全面组织各级帮扶责任人、扶贫专班等干部广泛开展“交心、暖心、宽心”活动,“一人一策”落实灾后帮扶措施,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强化宣传引导,让自主脱贫、勤劳致富观念入脑入心,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根本性转变。

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 

四、有关要求

(一)压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单位要把防范返贫致贫摆到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来抓,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县直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落实好行业扶持政策,打好“组合拳”,强化政策保障。乡村两级要具体抓好存在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对象的摸排和动态监测,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各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要加强进村入户走访,开展精准帮扶。

(二)完善工作机制。“两不愁三保障”相关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通报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的预警信息。各乡镇要加强与“九大工程”部门工作对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不漏一户一人。县扶贫局要指导乡镇落实“红橙黄绿”四色标识预警分级,建立动态监测预警图,确保精准发现、动态帮扶。

(三)严格考核问责。县委、县政府将返贫致贫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内容。对因救助帮扶不力、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等导致返贫和新增致贫的,将对相关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问题突出、影响恶劣的将问责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