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门户。东至经济开发区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主导产业为新材料和医药,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境内,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区在18年的发展中,历经了多轮中央、省环保督察,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推动转型升级,本质安全环保水平有效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配套条件。
2013年,列入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新型化工“365”工程重点发展园区。2017年,获批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2020年,获批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和省级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021年,经安徽省政府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化工园区,核定规划面积13.62平方公里。2022年,经省自然资源厅核定园区四至范围为10.11平方公里。2023年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位列全省材料类第5名,受到公示表彰。2024年获批省级化工新材料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D级化工园区。目前,园区企业65家,投产企业44家,均为规上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家,战略性新兴企业18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
2023年,全区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4.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9%;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6%;新引进招商项目23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亿元。
2024年,东至经开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亿元;东至经开区经营收入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新引进招商项目29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8亿元。
1.基础配套。园区位于长江经济带腹地,济广高速、沿江高速在此交汇,南临铜九铁路,距东至县城25公里,距安庆高铁站60公里、池州高铁站110公里、九江高铁站120公里。距南昌、合肥、武汉、南京机场2-3小时的车程,距黄山、九华山、庐山车程均在2小时以内。长江岸线共3个泊位的危化品专用码头和4个泊位的散杂货码头,可停泊5000吨级货船;建有日供水17万吨的水厂一座;110KV变电站4座;220KV东至变1座;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园区企业和基础配套设施集中,全区已实现集中供热和全封闭化管理。
2.资源要素。区内有5万吨氟化氢、27万吨光气产能、30万吨离子膜烧碱、20万吨对(邻)硝、40万吨高清洁汽油、30万吨异辛烷等资源;产有“三酸两碱一气”,氢气、氯气、氟化氢、五氧化二磷、年产30万吨双氧水、30万吨硝酸、60万吨硫酸、18万吨合成氨等基础原料。县内有白云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长江沿线九江石化、安庆石化和铜陵、南京等化工集聚区可提供丰富的基础化工原料。
3.转型升级。紧盯国内化工IPO公司,持续招大引强,对园区落后产能“腾笼换鸟”,完成15家企业重组。引进9家上市公司入园投资,如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9月29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全年实现税收超亿元。扶持益沣和天赐公司释放产能,建成运营益沣公司至码头管廊项目和下游延伸新材料类项目,益沣公司全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4.产业链条。围绕园区龙头企业,推动循环化发展,逐步实现产业链条闭合。硝基产业链:利用合成氨、氢气、甲醇、硝酸、硫酸生产下游产品苯二胺、间苯二酚、芳纶、苯胺、环己胺、三聚氰胺、氨基膜树脂、电子级双氧水和电子级氨水。链条企业可实现产值100亿元。聚酯产业链:利用氯气、氢气、光气等产品,建设高分子材料、聚酯材料以及涂料助剂等下游产品。链条企业可实现产值100亿元。锂电产业链:利用氟化氢、多聚磷酸、氟盐生产二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碳酸二甲酯、电子级三氟化硼等下游产品,为锂电池溶液提供主要原料。链条企业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5.平台建设。全面打造智慧监管系统平台,企业完成自动化改造,实现传统监管模式到智能化监管模式的转变。智慧安全监管平台:围绕企业重大危险源、生产装置、罐区库区等重要风险区域开展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建设,系统识别大风险,实行安全风险预警预报,提前做好事故预防。智慧环保监控平台:建设覆盖全区的大气环境监测监控网,实现排放实时监控、治理设备工况监控、超标自动报警等功能。建成大气监测站16座,网格站13座,大气环境超级站1座,可监测特征污染因子60余项,站点数据统一接入智慧环保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