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细落实,全县经济顶住多重压力,持续恢复,整体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高2.6个、2.1个和0.2个百分点,在全市三县一区中位列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6亿元,增长3.8% ;第二产业增加值116.1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06.7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4.5:44.4:41.1优化为14.1:44.8:41.1。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业产量平稳增长。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播种面积79.8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产量28.5万吨,增长1.6%。蔬菜产量14万吨,增长3.1%。全县肉类总产量3.0万吨,增长1.0%。其中,猪肉产量1.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禽肉产量1.2万吨,增长2.1%。禽蛋产量1.5万吨,增长2.5%。
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2.7%,高全省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6.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水电热燃增加值增长23.4%。从新兴产业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8%,战略性新兴产值增长30.9%,增速分别高全县规上工业平均水平6.1个、5.9个百分点。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9.6亿元,较上年增长3.3%。
三、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增势强劲。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增速高于全省6.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投资增长17.9%;二产投资增长52.9%;三产投资同比下降2.6% 。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52.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较上年提升10.2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29.4%;基础设施类投资下降1.9%;制造业投资增长67.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商品房销售面积8.6万平方米,下降57.3%。
四、消费规模超百亿元,网络销售较快增长。202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亿元,同比下降2.4%。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56.4亿元,下降2.6%;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下降2.2%。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3.8亿元,增长3.7%。限上零售额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零售额为1.4亿元,较上年增长29.9%,占限上零售额比9.8%,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稳健增长,民生领域保障有力。2022年,全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较上年增长14%。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3亿元,增长6.4%;企业所得税1.1亿元,增长27.7%;契税4657万元,下降54.7%;资源税3741.1万元,增长19.8%;个人所得税2770.3万元,增长47%。全县增值税留抵退税5863万元,较上年增长5倍。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亿元,较上年增长19.7%。其中,教育支出8.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8.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7亿元,四项支出占据全部财政支出的65.5%。
六、存款实现较快增长,实体融资需求扩大。2022年,全县人民币存款余额370.8亿元,较上年增长12.2%。其中,居民存款余额319.2亿元,增长18.8%。人民币贷款余额223.3亿元,较上年增长21.4%。其中,住户经营贷款43.1亿元,增长32.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分别为27亿元、76.5亿元、32.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2.9%、17.7%、64.4%。
总体上看,在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作用下,全县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得到巩固,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消费拉动作用疲软,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下阶段,全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坚持产业强县战略,大力开展有效投资攻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生产要素保障力度,深入挖掘市场消费潜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推动全县经济向上向好,谱写东至县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