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东至县政府网站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预计综合产值超4亿元!东至这种植模式划算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6-29 08:49
[字体:]

“嗡嗡嗡……” 6月25日,东流镇红叶村“稻虾轮作”基地区,村民吴尽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将稻种精准播撒到虾田里。

眼下正值小龙虾收获尾声,但东流镇1.6万亩龙虾田并未沉寂,反而呈现一派抢抓农时播种晚稻的繁忙景象。蓝天白云下,“虾去禾生白鹭飞”的现代农忙画卷正缓缓铺陈。

“以前人工播种,一人一天最多播30多亩,工钱得300块。现在无人机一小时就播50多亩,每亩费用才5块钱,省时、省钱还高效!”大户汪世全望着穿梭田间的无人机满是感慨,他家170亩龙虾田,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如今干农业,轻松多了!”


吴尽操作的无人机搭载精准定位和航线规划系统,作业时数据自动匹配、自动避障,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深受虾农欢迎。“订单排到了月底!每天光播种、施肥就有五六百亩。”凭借先进的农事服务,吴尽全年服务面积达7万余亩,仅东流片区就超5万亩,年毛收入高达30余万元。

据县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水产站站长张嘘云介绍,“稻虾轮作”的核心在于生态互补——通过巧妙利用土地资源和生物间的互补关系,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共赢”。

“水稻为小龙虾提供栖息、遮荫环境及天然饵料,其光合作用还能增加水体溶氧量,有效净化水质、改善底质环境;小龙虾觅食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清除杂草虫害,排泄物更是天然优质的有机肥,促进水稻生长。生态循环中实现了土地效益倍增。”张嘘云说。

“瞧,这秧苗多壮实!”大户胡国政看着虾田里绿意盎然的秧苗,难掩喜悦之情,“以前单种水稻效益低,现在每亩光肥料、农药就能省近300元,而且水稻品质更好了。我家90多亩稻虾田,一年纯收入能有十几万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无人机播种、智能水质监测等科技赋能,不仅让传统农事焕发全新活力,更助力农产品品质升级。生态滋养下,红叶村的“菊江”牌有机稻虾米斩获全省稻虾优质米金奖,镇域生态“稻虾米”也凭借优良品质,赢得市场广泛青睐。

“感谢杨女士的回购。咱们的虾田稻米清香扑鼻、口感绵软……”走进红叶村电商直播间,村后备干部孟莉正热情地向观众推介。自2024年启用以来,该直播间累计销售稻虾米近10万斤,交易额约100万元,还带动瓜果菌菇等农产品销售30余万元。

红叶村“虾肥稻香”的繁荣景象,只是东至县以“稻虾轮作”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东至境内河网纵横交错,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稻渔产业,积极推广有环沟、无环沟以及稻虾连作、繁养分离等综合种养新技术,让众多种养户尝到增收致富的甜头。

目前,东至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9.9万亩,其中“稻虾轮作”9.85万亩,建成稻虾综合种养经营主体160家,培育出6个稻虾米品牌,预计今年稻渔产业综合产值超4亿元。

虾田褪去红甲,稻浪初染新青。东至,这片沃野上生态链与产业链正悄然交织。乡村振兴的壮美答卷,也如同那日渐饱满的稻穗,在岁月的酝酿中愈发绚丽夺目。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丁满莲 何东  编辑:夏凡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