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东至县政府网站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各美其美!东至“一村一策”打造“和美”乡村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7-28 08:38
[字体:]

盛夏的尧乡,山乡沃野抬头是画、入目是景,一座座和美乡村铺展出了尧乡大地的全域美景。

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东至县秉持“一村一策”原则,依托各村地形、地貌和独有资源,充分挖掘绿色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和美乡村各美其美的发展路径,避免了“千村一面”,展现了乡村魅力,不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念响“山字经”,村庄变景区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硬件”很“硬”,还要“锦绣”环身。

来到青山乡中村村,青山绿水间,村庄整洁、道路宽敞,紧挨着村庄的一座经果园郁郁葱葱,硕果满枝。

几年前,中村村立足省级森林村庄生态资源优势,利用一片200余亩撂荒山场,以“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打造了一个集桃、李、八月瓜、葡萄等为一体的林果采摘观光园,并建起了休闲采摘步道、旅游观光亭、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据介绍,该果园赏花期长达2个多月,从6月到11月都是水果采摘体验期,周边皖赣两省前来休闲赏花、采摘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预计今年“水果+综合旅游”收入可超120万元。

“春季赏花、四季摘果,采摘观光园既是一个特色产业示范项目,也是中村村和美乡村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中村村党支部书记李贵宝说。


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蝶变”齐头并进,是东至县和美乡村建设的显著特点与现实路径。

走进龙泉镇古楼村,1187亩省级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如绿色地毯铺展,将和美村庄包裹在其中,天地间宛如一幅水墨未干的《富春山居图》。

龙泉镇立足镇域资源优势,把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不断建设优质茶业基地,延长产业链。同时,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着力实施油茶种植、加工、仓储、研学、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推进“茶旅融合”,让美丽乡村焕发生机。

放眼尧乡,从长江之滨到皖南山区,村在景中、人居画中,一座座村庄与茶园、百花园、花果山融为一体,“绿意盎然”“四季花开”“鸟飞虫鸣”成为屡见不鲜的风景。

做活“水文章”,打造“水景线”

一帧一画,充满诗意;一池一塘,彰显和美。

来到大渡口镇新丰圩村,水塘遍布,水面广阔,波光粼粼。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新丰圩村以“水系乡村”为定位,全力打造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从多方面切实地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条件。

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新丰圩村共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围绕“水美乡村”主题,全方位进行河道整治、环境绿化,建设旅游厕所,打造古河公园、南闸河休闲步道、村民文化广场、休闲亭等景点,让广大村民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新丰圩村有7条古河道贯穿全境,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33公顷,盛产鳜鱼、龙虾、青虾、泥鳅等特种水产。新丰圩村通过“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着力建设大渡口镇鳜鱼产业基地,大幅度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养殖户收入,推动产业繁荣和乡村振兴。

来到香隅镇白岭村,山光水色、产村融合,同样让人心旷神怡。

白岭村是曾经的贫困村,该村依托村旁的白茆水库,争取香隅镇农旅融合示范园项目,于2021年投资500万元打造浮岛森林山庄,不仅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水景线,更成为该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的强力引擎。

依托山泉水资源,该村还在白茆水库下游建设石斑鱼“鱼菜共生”养殖基地,项目一期建成陆基养殖池56个;日前,涵盖漂流、露营、儿童乐园等项目的龙门秘境营地也投入运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我们抓住契机,做活‘水文章’,打响‘生态牌’,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抓好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治理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该村党总支书记高先发介绍说。

以“水经济”涵养和美乡村,尽显“江南水乡”妩媚之美。

亮出“文化牌”,塑造“内在美”

和美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塑“魂”。大美乡村不仅美在环境,富在产业,更是美在自身的文化内涵。

木塔乡是革命老区,诸多历史遗存深藏于村庄之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该乡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红旅小镇”创建深度融合,深挖各村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以及生态文化内涵,打造了红色大田、富丰、畲狮,荣兴、荣胜,古色木塔口、横山、郑村,绿色祝山、梓桐、中园等特色美丽乡村,全境景区和全域旅游蔚然成形。

“我乡以‘红色文化’为主旋律,以50余个特色文化景点、4个文化展馆以及200多个文化微景观为支撑,全面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品位。”木塔乡乡长段家正说。

东至的群山之中,散布着诸多古村落,古树古物,建筑特色鲜明。走进花园乡老屋菜坑中心村,一股浓浓的古寨韵味扑面而来。

2024年3月,老屋菜坑中心村正式启动省级和美乡村建设。该村以“茶香老屋 古村菜坑”为主题,在保留原有古村落风貌及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合现代造景元素,打造乡风美、乡韵浓的和美乡村,村内古井、迎客桂、砚笔架、旗杆石等独具特色的景观“重放光芒”,在擦亮古村“高颜值”的同时,更丰富了村庄的文化内涵。

东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县精心统筹,精雕细琢,把尧舜文化、陶公文化、菊文化、长江文化、家风文化、非遗文化等元素充分融入各地和美乡村建设,逐步实现了乡村文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双修与兼俱,一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的大美画卷徐徐展开。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汪崇峰  编辑:夏凡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