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已至,东至县产业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从“东至优品”上线打通产销链路,到食用菌、鳜鱼、茶产业持续壮大,一个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汇聚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产业振兴离不开销路的支撑。7月7日,“东至优品”线上平台正式上线,这一数字化平台的落地,不仅为本地特色农产品搭建了全新销售桥梁,更成为撬动东至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点。
“‘东至优品’聚焦‘品质+便捷’,目前已有25家供应商入驻,涵盖食用菌、鳜鱼、东至云尖等98种特色产品。平台通过统一物流配送和完善售后保障,有效解决了农户‘卖难’和消费者‘选难’问题。自上线以来,首月交易额已突破20万元。”平台负责人凌宁介绍。
“我们6月份就与‘东至优品’达成合作,精选了5款规格产品上线。平台后台点击量和浏览量正稳步攀升,我对‘东至优品’充满信心和期待。”安徽天鹅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琳表示。
畅通销路固然重要,产业源头的生产环节亦不容忽视。春日里,胜利镇吉阳村的羊肚菌迎来采摘期,村民们各司其职,忙而有序:采摘、剪柄、摆盘、烘干、包装……欢声笑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官港镇木耳棒制作加工车间同样是如火如荼,装袋、分拣、高温灭菌各项工序井井有条。
“利阳公司的产业基地涵盖羊肚菌前端育种及后端收购、加工、储存全链条。整个过程下来,每年可带动100多名村民务工。初步统计,人均务工收入1万元以上。”胜利镇吉阳村党支部书记汪国进介绍。
“我们自6月20日开始制作木耳棒,已带动周边30多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近万元。”东至县官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松华说。
一杯清茶带火一方经济。木塔乡以及花园乡等地的东至云尖、葛公镇的祁红、龙泉镇的万亩生态茶园……消费者不仅可通过线上订购茶叶,线下还能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真正实现了“种好茶、制好茶、品好茶”的美好愿景。
“创办茶厂时,父亲就希望将制茶技艺传承下去。家里人世代做茶,我从小耳濡目染,对茶充满了兴趣,立志长大了做一名优秀的‘制茶人’。”东至县祁源茶厂厂长汪建明道出了传承之心。
茶香飘远,鱼跃增收。在升金湖周边的生态养殖基地,连片鱼塘中鳜鱼欢腾。采用小虾、杂鱼等天然饵料养殖的鳜鱼肉质细嫩,供不应求。东至“臭鳜鱼”以传统腌制工艺闻名。
“每年10月到12月是鳜鱼入库的黄金期,我们每天的入库量达到18万到20万斤,比去年同期上浮了50%左右。”大渡口镇“鳜鱼仓”负责人吴仕达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把直播间增至5至6个,让直播电商与传统电商双轮驱动,共同提升线上销售额。”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电商负责人洪鑫凯展望道。
吃春菇,尝鳜鲜,品香茗……东至产业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如今,从山间茶园到鱼塘基地,从加工车间到线上平台,食用菌、鳜鱼、茶产业等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不仅显著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带动了广大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来源:东至县融媒体中心 程娜 编辑:杨佳琦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