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胸痛5年,今天这次发作感觉特别不对劲!”不久前的一个夜晚,72岁的曹大爷突感胸前剧痛,家人紧急拨打120。救护车飞驰而至,东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迅速在车厢内为曹大爷完成心电图检测。结果指向致死率极高的心肌梗死!医护人员立刻将信息上传至医院胸痛中心联络群——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在夜色中打响。
当晚20:56救护车抵达东至县人民医院急诊大门,绿色通道全程畅通——2分钟内,心内科医生抵达会诊;21:22患者已躺在导管室手术台上;22:05,闭塞血管成功开通!从进入医院大门到血流恢复,全程仅69分钟,比国际标准的90分钟整整提前21分钟。
这惊心动魄的69分钟,是东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两年救治1000余例胸痛患者、成功抢救200余名心梗患者的硬核实力。
作为医院“一把手”工程,东至县人民医院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县域急性胸痛救治体系。通过实现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网络化、流程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构建高效诊疗体系。如今,这支由急诊科、心内科、检验科等多科室精兵强将组成的胸痛救治团队,24小时严阵以待。
“我们是与死神抢时间的第一道关卡。”急诊科主任江显文展示了胸痛专用抢救包,“患者到院后,我们力争3分钟完成心电图,15分钟出肌钙蛋白报告。”在这里,流程壁垒被彻底打破:胸痛患者到院即享“先诊疗后付费”。一旦确诊心梗,“胸痛一包药”立即使用,心内科医生同步到场,必要时直送导管室。
胸痛患者血液标本的接收、离心、上机、检测、报告——每个环节都在检验室中争分夺秒。“检验是精准判断病情的关键环节,我们检验科的所有医护人员时刻待命,确保胸痛患者标本随到随检,第一时间出具报告。”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张文斌介绍道。
心内科是胸痛救治的主战场。拥有四位曾赴北京、上海等地深造的副主任医师,团队实力雄厚。主治医师方宏涛特别提醒道:“两个‘120’至关重要!如果有胸痛情况要立即拨打120,把握黄金120分钟。”他解释,救护车不仅是转运工具,更是移动抢救室——实时传输数据、进行院前用药、直通导管室等,为后续抢救赢得先机。
从“医院大门”到“血管开通”,这支胸痛团队力保在90分钟内完成,每提前1分钟,都意味着患者生存概率和术后恢复质量的提升。
自2023年启动胸痛中心建设以来,东至县人民医院已编织出了一张高效协同的救治网络。院内实现多学科“一键启动”导管室;胸痛救治团队多次深入乡镇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与5家乡镇卫生院建立联合救治机制,全力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
“69分钟的抢救时长只是我们的起点。”东至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陈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流程,进一步缩短救治时间,力争让全县每一位胸痛患者都能在‘家门口’获得最快、最有效的救治,真正筑牢守护生命的‘高速通道’。”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当被问及节日心愿时,刚在导管室完成一台手术的方宏涛,脱下沉重的铅衣,擦了擦额上的汗水微笑着说:“希望广大居民都可以牢记‘有胸疼,速拨120’,每一条被我们从死神手中抢回的生命,就是我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来源:东至县融媒体中心 杨佳琦 李晖 编辑:杨佳琦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