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预警研判。坚持“预”字当先,加强气象、水文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动态掌握旱情发展趋势。全面摸排土壤墒情、作物苗情、现有水源状况及群众实际需求。同时,密切跟踪天气和雨水变化情况,及时向各村发布预警信息和指导意见,重点提醒并协助各村在降雨期间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合理蓄水、新建蓄水堰坝、疏通沟渠、增设提水泵站等措施,科学有效地做好水源增蓄和保灌溉工作。
强化资源配置。坚持科学调度与优化配置,对境内19座水库实行“分段限时放水”制度,并安排专人加强巡查与管理,确保灌溉用水计划有序执行,最大限度节约和利用现有水源。综合采取“蓄、引、抽、提”等多元化方式,系统整合龙泉河昭潭段过境水、思源河、永官河、北源河、水库山塘前期蓄水、沟渠溪流及地下水等各类可用水源,充分发挥水资源利用效益。同时,积极与电力部门协调联动,全力确保抗旱用电稳定供应。组织专业技术队伍,抢修抗旱供电线路1550米,并在潭东村等旱情较重区域为种植大户开通专用抗旱用电,有效保障抽水机等灌溉设备及时、稳定运行,为农田灌溉提供坚实能源支撑。
强化纠纷调解。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用水紧张,水事纠纷易发多发,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的原则,镇水利部门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办公,积极排查潜在矛盾。基于实际灌溉需求,及时协调各方,科学调配水资源。入夏以来,累计化解用水纠纷10余起,避免矛盾激化同时也保障了周边农田的及时灌溉。(撰稿:胡立林,审核:桂龙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