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东至县政府网站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东至这群人,“驻”在了百姓心坎上!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8-28 08:54
[字体:]

“别看这火龙果只有拳头一般大,但个个都是果肉饱满,甜度十足!”夏末秋初,东至县花园乡双河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迎来了最热闹的时节,双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梁超向游客展示着刚摘下来的“红冠1号”火龙果。

棚内藤蔓间,一颗颗红艳饱满的火龙果垂挂着,像缀满了小灯笼,体验采摘的游客和辛勤劳作的村民穿行其间,果香与笑声在大棚里流淌。

据了解,花园乡双河村于2021年开始探索火龙果种植,双河村驻村工作队锚定“强组织、促增收、保民生、办实事”目标,与村“两委”协同发力,为火龙果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倾注力量。

“你看,今年长势特别好!”梁超一边指着藤蔓上的新芽一边说:“这里的气候、砂质土壤很适宜火龙果种植,加上大棚控温控湿,修剪枝叶、夜间人工授粉,每个环节都不敢马虎,才有了这香甜的果子。”

这份精心培育换来了实打实的收成。“2024年火龙果产量约7000公斤,销售额接近8万元,2025年7月中旬上市后,前两批次已经摘了3000公斤,采摘期能持续到12月初,总产量有望超15000公斤,销售额预计突破12万元。”双河村支委委员黄新锋介绍道。


红火的特色产业,映照着村民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如今,双河村不仅队伍活力持续充盈,村民腰包也日渐鼓实,联农带农机制解决了40余人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了10余户脱贫户稳定增收,实现从“驻”村到“助”村的转变。

站在硕果累累的田间,驻村工作队的目光看得更远。“我们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卖得远。”梁超说。工作队目前已与东至县电商服务中心对接,拟在后期开展“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让双河村的“甜蜜”产业销往千家万户。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结出甜蜜果实;只有办好实事,才能让群众的日子更有奔头。同样在东至县,官港镇横岭村的驻村工作队,也用行动书写着“驻村”的暖心故事。

“解救危难,心系群众”“情系群众,无私援助”……近日,记者来到官港镇横岭村,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杨接香和汪学群两位老人拿着两面鲜红的锦旗送给横岭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70岁的杨接香紧紧拉着驻村工作队队长郑鹏的手道谢:“要不是你们及时将我送到医院,我这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回溯到7月31日晚上。当时杨接香在家突然晕倒、脸色苍白,老伴汪学群慌得没了主意,突然想起驻村工作队队长郑鹏常说的“有困难随时找我们”,便赶紧来到村部找到郑鹏。

“我和工作队队员听闻立即赶过去,到的时候老人已经意识模糊了。”官港镇横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郑鹏回忆,由于横岭村距离县医院将近40公里的路程,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决定用队员的私家车送医:“路上我们跟120约了碰头,能省一点时间是一点。”

多亏了这“争分夺秒”,杨接香被及时送医,很快脱离了危险,如今已经能在家休养。“医生说再晚一点就麻烦了,是工作队救了我一命!”杨接香说。


“这锦旗是鼓励,更是责任。我们的职责就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也将更加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郑鹏说。

从双河村的甜蜜火龙果到横岭村的急诊送医路,东至县第九批28个驻村工作队的足迹里满是实干——队伍活力足了,能为乡村发展出智出力;群众腰包鼓了,特色产业带动增收有了盼头;干群关系密了,“有困难找工作队”成了村民的定心丸……


扎根乡村,贴近群众,服务民生。自2024年6月轮换以来,东至县72名选派干部带着使命和责任,奔赴基层一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在充满希望的尧乡大地上,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来源:东至县融媒体中心 施诚  编辑:顾静虹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