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东至县政府网站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泥溪镇:兴水利民 织牢水网解民忧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泥溪镇 发布时间: 2025-09-03 16:30
[字体:]

走进泥溪镇隐东村,一幅清新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夏末的稻田泛着青黄,稻穗沉甸甸地垂向田埂,微风拂过,稻浪轻涌。此时,村民们正忙碌着进行人工灌溉,施肥、防涝、抗旱同步推进,可眉头却拧着隐忧。

“70年代建的灌溉管网,现在‘不中用了’!管道裂口子、接头直漏水,抽水机整天‘突突’响,还是供不上水……”隐东村700亩稻田的灌溉命脉,是一套运行近50年的老旧水利系统,现在水管老化、漏水严重,村民们只能靠柴油机“应急抽水”,不仅费电、费油,还常常跟不上水稻分蘖、孕穗、灌浆等关键期的需水节奏。村民们反映,若不及时抢修,这最后一月灌溉期的用水保障难以为继,明年水稻育秧、移栽后的灌溉就更没有指望了。

镇党委书记石建东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带队到村与隐东村种粮大户、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蹲点田间地头调研,详细询问管网漏损频率、柴油抽水的成本压力,以及灌浆期缺水对稻穗饱满度的影响,摸清灌溉难题的“病灶”。泥溪镇党委、政府随即未雨绸缪,提前部署工程方案,推动虎岭水库倒虹吸工程快速立项,为工程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咱这400亩稻田全指着这水管!以前靠发动机抽水,水量小、成本高,根本满足不了水稻生长需求,尤其孕穗期缺水,稻穗发育不良,减产风险大。听说石书记要给咱修新型水管,以后灌溉有保障,水稻产量肯定能上去!”种田大户沈常应和其他农户一样满心期待,盼着工程早日完工,让水稻“喝饱水”茁壮成长。

据悉,泥溪镇虎岭-利溪主干渠道重建已获批,预计60日内完工,工程将在泥溪境内新建PE管拉管204m,该材质水管耐腐蚀、柔韧性好,可精准输送灌溉水;修筑混凝土排水沟100m,快速排出田间多余积水,避免涝害;浆砌石挡墙35m,稳固渠道边坡,防止水土流失。从水源引入到田间分配,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灌溉体系。新管采用倒虹吸原理,利用水位差实现无动力输水,精准穿越低洼路段,输水损耗大幅降低,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减少了人工抽水成本。预计建成后,可保障隐东村约100户散户、6户种田大户近700亩稻田灌溉,每亩水稻将由原先基础增产四五百斤,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水利建设是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关乎民生福祉,泥溪镇党委、政府在保障农业灌溉的同时,也注重生活用水保障。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中旬,受气候影响,泥溪镇所在区域连续40天未出现明显降水,官村村内叶组的山涧彻底断流,村民们用水成了问题。针对这一缺水情况,泥溪镇镇村干部不等不靠,相关技术人员立马现场指导,成立施工小组,调配挖掘机、施工队轮班作业深挖集水井,将水源通过软管输送至50余户农户家中。

在做好应急抗旱“当下之策”的同时,泥溪镇着眼于长远,提前布局水利工作。去年10月份,泥溪镇便未雨绸缪,在河庙村王畈组建成40平方米临时集水池、架设增压泵1台,配套渗水坑截留地表径流,这套设施成为“山泉水断流时应急”备下的“活水后手”。今夏高温来袭,河庙村王畈组的老集水池干涸见底,半年前备好的“后手”立即启动:临时集水池通过渗水坑蓄积径流,增压泵稳压送水,新设集水点方便村民就近取水,实现管网供水稳定覆盖,惠及400余户家庭。

从虎岭水库倒虹吸工程为七百亩稻田“输氧供血”,到山涧旁、旱地里抢建供水网守护民生,泥溪镇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编织出一张充满韧性的水网。这张网里,既有水利工程“未雨绸缪”的长远布局,也有抗旱保供“争分夺秒”的民生温度;既托举着稻穗灌浆的丰收希望,也流淌着灶台边、院落里的安稳日常——当每一股水流精准抵达农田与家宅,“水脉”畅通的不仅是土地的生机,更是乡村振兴的底气与韧性。(撰稿:杨星晨   审核:周祥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