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关乎大民生。近年来,东至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聚焦改厕政策宣传、技术培训、质量提升等环节,系统推进改厕工作落地见效。
东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敏表示,截至2025年9月,全县“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65万户,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20年的85.2%提升至96.5%,为打造“山水升金 和美东至”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厕补助每户1800元
东至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途径宣传,营造农村改厕“家家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线上,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县政府网站,以在线答疑的形式,向网友介绍农村户厕改造标准、建设规范、补助方式等。同时,公布农村改厕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咨询和问题反映。线下,印发《农村改厕明白纸》《致农户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8万余份;各村通过召开“庭院板凳会”“凉亭议事会”等方式,收集诉求,汇聚民智。
扩大政策知晓率的同时,东至县加大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力度,广泛宣传和解读《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培训覆盖乡镇分管负责人、施工队伍、村干部;改厕施工过程中,由乡镇或村将施工人员组织起来,将培训地点搬到改厕施工现场,针对现场的不同地形条件和农户需求,请专业人员讲解技术路径,紧扣“基坑开挖→化粪池安装(改造)→管道铺设→防渗处理”等关键环节,推广标准化施工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来,东至县为全面提升农村改厕质量,提高了改厕补助标准,由以前的1400元/户提高至1800元/户。
“符合条件的农户,可向村委会提交申请,经镇村审核,签订改厕协议书。”东至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志平介绍,只要符合改厕条件,农户可自改,也可统一改造,按照现行改厕技术规范改造或建设为无害化卫生厕所,经验收合格后,农户自改的奖补资金打卡发放给农户,由施工方统一改造的,改厕资金拨付给施工方。
施工主体呈现多元化
施工主体多元化,模式选择差异化,是东至县农村改厕的一大特点。
随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十四五”期间该县农村改厕呈数量递减趋势,施工组织难度和改造成本持续增加,加之农村改厕补助资金有限,部分乡镇难以找到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为解决这一难题,东至县推行农户自改、委托村委会改、公开招标施工队改三种模式。
“一是由农户自行找工匠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建造;二是由村委会找施工队伍代为改造,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三是以乡镇或村为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队,进行标准化改造。”王志平说。
东至县地貌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多为山区,北部沿江和沿升金湖地区多为圩区平原。各乡镇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方案,在南部山区,大部分选择砖砌式三格化粪池,部分土质松软便于挖掘的地区,如果群众愿意选用整体式三格化粪池的,则根据其意愿选择整体式三格化粪池进行改造;在北部圩区,推荐选择整体式三格化粪池,群众愿意选择在原有砖砌式粪坑进行改造的,则尊重其意见进行三格式改造。
“我县充分保障农户选择权,县级提供砖砌式三格化粪池改造和玻璃钢整体式等两种改厕模式供农户选择,允许在技术标准框架内根据农户厕所位置和方向调整设计,满足农户个性化需求,确保农户方便使用。”王志平表示。
在改厕质量管控上,东至县严格落实产品质量抽检制度,坚持专项抽检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从源头上管控改厕产品质量,对不合格的产品不予验收通过并通报全县。在验收环节,采取分级验收制,实行“村初验、镇复验、县抽验”三级验收制度,确保改厕质量合乎要求。
据统计,东至县“十四五”期间,农村改厕砖砌式化粪池改造占比63%,整体式三格化粪池改造占比37%。
“一户一档”方便群众查阅
农村改厕如何做到公开透明?如何防止补贴资金被冒领?
王志平说,改厕竣工验收后,改厕户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明确户主姓名、改造类型、施工方式、补贴金额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改厕户电子档案和“一户一档”资料,包含申请表、公示照片、验收记录等资料,方便后续管护、数据统计和群众查阅。群众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了解补贴资金是否被冒领。
农村改厕,建好是前提,管好是关键。2021至2024年,东至县开展“1+1+X”长效管护模式,探索开展市场化运作,主要采取政府补贴方式,全县15个乡镇各建1个管护服务站、1支粪污清掏队,各村配备1名联络员,开通服务热线,提供“厕具维修、粪污清掏、粪污处理”一站式服务。
2025年,东至县在尧渡镇、大渡口镇等6个北部圩区乡镇,实施农村改厕“线下+线下”长效管护试点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服务企业开展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服务,实现户厕档案信息化管理、巡查维保、粪污清掏与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等全流程数字化跟踪;农户可通过平台评价服务,评价结果与企业绩效挂钩。
“看到成绩,也发现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政策透明度不足与信息公示不到位,农民参与机制不够健全。”王志平坦言,尽管县级制定印发了《东至县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东农工办〔2022〕4号)文件,明确要求乡村两级落实农村改厕项目公示制度,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改厕工作监督。但实际执行中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多数村务公开栏改厕专栏仅张贴政策摘要,内容过于简单,普遍缺少农户最想知道的改厕条件、改厕模式、补助标准、农户自筹比例等关键信息。
东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敏表示,接下来该县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改厕政策宣传、公开公示、质量管控、长效管护等方面持续发力,把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让“厕所革命”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编辑:鲍雯昕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