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东至县政府网站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揭秘东至这几家企业是如何做到点“绿”成“金”!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5-10-15 09:23
[字号:默认 超大]

绿色,不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生态底色,更成为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东至县聚焦工业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转型,构建起覆盖市、省、国家三级的绿色工厂梯度培育体系,产业发展的“含绿量”与“含金量”持续提升。

智造赋能,传统纺织业的绿色蝶变

“今年9月,子公司‘棉伙棉伴’品牌的环保产品‘海藻袜’荣获2025广交会设计创新奖银奖,集团也成功获评‘安徽省绿色工厂’。”10月11日,安徽尧舜智能科技集团董事长高逢满欣喜地告诉记者,“绿色转型已从选择题变为生存发展的必答题,为企业打开了全新发展空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尧舜智能科技是一家集袜子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产品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沃尔玛、开市客等国际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绿色工厂究竟“绿”在何处?走进生产车间,答案清晰可见。


在数字化车间内,总投资2亿元、年产1亿双针织袜的智能化改造项目生产线正高效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织袜与缝头工序的无缝衔接。

“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改造后,生产自动化水平提升40%,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超过90%,单位产品能耗下降约10%。”数字化车间负责人林国龙介绍,“通过优化电机控制系统,单台设备每小时节电达15%,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能耗。”


绿色细节随处可见:定型工序余热回收技术年节约蒸汽约1.2万吨;LED灯具覆盖率超95%,年节电约13万度;400kW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41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0吨;“再生纱”原料占比超过30%……一系列举措勾勒出这家传统纺织企业向绿色智造的转型路径。

“我们专注于袜机智能化和功能袜研发,已取得61项专利,生产工艺全面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高逢满自豪地说。

精益求精,能源企业的清洁生产革新

从“一点绿”到“一片绿”,绿色制造的集群效应正在东至显现。

走进安徽益沣石化有限公司,厂区内几乎闻不到油气味。这背后有何奥秘?

“我们在危废暂存间配备了一级碱液喷淋塔,对废气进行吸收处理并达标排放。”公司总经理王春刚指着高耸的排气装置解释道。为杜绝油气跑冒滴漏,企业不仅对储罐密封系统进行技改,还新增了全自动防爆“双路冷凝+吸附”式油气回收装置,将挥发的油气回收为液态汽油,实现污染减排与资源回收的双赢。

在中控室,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能耗及排放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立即自动报警。“过去依赖经验和人力巡查,如今依靠数据决策。”安环部部长刘升坤介绍,通过精准监测每台设备、每条生产线的能耗峰值,及时优化调度。


作为安徽省数字化车间、创新型中小企业和民营制造业百强企业,益沣石化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从2022年20.51亿元飙升至104.15亿元。


“我们积极推行产品碳足迹核算,实施节能降碳技改,建立绿色采购制度,通过全链条数据管理,实现能耗降低13.8%、作业效率提升22%、运营成本下降4%,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达100%。”王春刚介绍,“当前,我们正围绕‘数据+平台+应用’模式,深挖‘碳四深加工’产业链潜力,力争成为绿色能源领域的标杆企业。”

集群发展,绿色制造体系成形成势

绿色工厂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单元,需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五大目标,是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吴李杰的话,道出了绿色创新的核心逻辑。近年来,华尔泰公司浓硝酸产能与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华硝”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今年,公司又新增15万吨国际先进硝酸生产装置及G3电子级双氧水生产线,以定制化产品应对市场竞争。


“东至将绿色工厂创建与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生产方式和流程深刻变革,让绿色制造可测量、可控制、可优化。”县科工局副局长章会表示,目前全县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6家、市级7家。

如今,东至县的绿色工厂已从“点上突破”汇聚成“面上跃升”,“绿色标杆”的辐射效应持续推动区域产业生态向绿而行,为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基因”。

(来源:东至县融媒体中心 丁满莲  编辑:杨佳琦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