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K168716825/202204-00081 | 组配分类: | 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 | 东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公民 / 其他 |
名称: | 关于印发《东至县“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的通知 | 文号: | 东发改〔2022〕125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2-04-15 | |
废止日期: |
各科室、直属机构:
经研究,现将《东至县“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东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4月15日
东至县“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
发展规划
东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3月
前 言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和物资储备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平稳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
“十四五”时期,我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要着力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本规划的编制,为东至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提出了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全面推动东至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高质量发展。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期间,东至县粮食流通管理工作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扛稳主责主业,取得积极成效,为“十四五”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流通和物资安全保障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1、宏观调控保障有力
“十三五”时期,我县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粮食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紧扣市场化改革方向,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拓宽为农服务渠道,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初步形成市场化收购主导、政策性收购托底的粮食收购新格局。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全面落实到位并稳步增加。价格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应急保障供应能力持续加强。
2、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全县稳步推进仓储设施建设,通过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和加大投入等举措,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十三五” 期间,全县粮食企业共计投入7000万元,新建高大平房仓容10.5万吨, 2020年末全县实现全社会标准仓容39万吨,其中国有企业仓容19万吨,中储粮仓容4万吨,民营加工企业仓容16万吨。随着安徽永丰中心粮库2.5万吨高大平房仓完工,全县粮食仓储设施水平得到较大提升,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为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新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1 2020年末粮食企业仓容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吨
序号 |
企业名称 |
仓容 |
十三五新建 高大平房仓容 |
备 注 |
1 |
安徽东至河西国家粮食储备库 |
6.5 |
4.0 |
|
2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 |
12.4 |
2.5 |
|
3 |
安徽省禾健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
7.0 |
4.0 |
|
4 |
安徽天利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7.0 |
|
|
5 |
池州金地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 |
2.4 |
|
|
6 |
中储粮安庆直属库有限公司东至分公司 |
4.0 |
|
|
合 计 |
39.3 |
10.5 |
|
3、粮食产业亮点频现
“十三五”以来,东至粮油加工基础更加夯实,粮食产业效益稳步增长,2020年全县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企业21家;全县年粮食加工量约12万吨, 2020年末粮食工业总产值约22亿元。积极推动企业参与优质粮食工程,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个,实现粮油产品提质进档,企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招商引资卓有成效,2020 年我县与安徽省粮食集团进一步合作,以永丰中心库项目建设为平台,打造粮食经营辐射浙赣地区的“桥头堡”。
表2 2020年度粮食入统企业统计表 |
||||||||
|
|
单位:亿元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2020年度 工业产值 |
备注 |
|||||
1 |
安徽省禾健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
2.36 |
|
|||||
2 |
东至县玉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
0.13 |
|
|||||
3 |
东至县富东粮贸有限公司 |
0.34 |
|
|||||
4 |
东至县振华米厂 |
0.36 |
|
|||||
5 |
安徽杰大饲料有限公司 |
0.30 |
|
|||||
6 |
安徽东至河西国家粮食储备库 |
|
购销企业 |
|||||
7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 |
|
购销企业 |
|||||
8 |
安徽省盐田贩米业有限公司 |
0.31 |
|
|||||
9 |
东至县添韵福米业有限公司 |
0.04 |
|
|||||
10 |
安徽旭光米业有限公司 |
1.47 |
|
|||||
11 |
安徽天利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43 |
|
|||||
12 |
安徽海大饲料有限公司 |
4.93 |
|
|||||
13 |
安徽香之园粮油有限公司 |
0.20 |
|
|||||
14 |
池州金地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 |
1.05 |
|
|||||
15 |
安徽大庄植物油有限公司 |
0.51 |
|
|||||
16 |
安徽龙溪外贸麻油制造有限公司 |
3.11 |
|
|||||
17 |
安徽卢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0.46 |
|
|||||
18 |
安徽新桥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1.99 |
|
|||||
19 |
安徽尚野茶油有限公司 |
0.32 |
|
|||||
20 |
安徽省东至金润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
1.14 |
|
|||||
21 |
东至县玉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
0.54 |
|
|||||
合 计 |
21.99 |
|
||||||
表3 东至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基本情况表 单位:吨 |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址 |
日烘干 能力 |
年烘干 能力 |
备注 |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 黄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
龙泉镇黄荆港村 |
240 |
6000 |
|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 板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
葛公镇联塘村 |
200 |
5000 |
|
||||
安徽东至河西国家粮食储备库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
尧渡镇建东村 |
240 |
6000 |
|
||||
安徽省禾健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
东流镇张岗村 |
560 |
14000 |
|
||||
安徽天利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
大渡口镇开发区 |
460 |
11500 |
|
||||
合计 |
|
1700 |
42500 |
|
4、品牌建设成效突出
品牌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县现有粮油著名商标8个,知名商标4个,初步形成以“阳禾”“金禾湾”“盐田畈”为代表的大米,以“龙溪”为代表的芝麻油,以“神驰”“尧香情”为代表的菜籽油,以“尚野”为代表的茶油品牌。全县粮油品牌定位、产品附加值、市场认可率和法律及行政品牌保护力度实现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潜力可期。
表4 2020年度东至县粮油品牌建设情况表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品牌 名称 |
商标类型 |
主营产品 |
备注 |
1 |
安徽省禾健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
阳禾 |
著名商标 |
大米 |
|
徽珠 |
知名商标 |
大米 |
|
||
2 |
池州金地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 |
辰鑫 |
著名商标 |
食用植物油 |
|
3 |
安徽龙溪外贸麻油制造有限公司 |
龙溪 |
著名商标 |
芝麻、芝麻油 |
|
4 |
安徽天利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乐雷 |
知名商标 |
杂粮及薯类 |
|
5 |
安徽旭光米业有限公司 |
金禾湾 |
著名商标 |
大米 |
|
6 |
安徽省东至金润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
神驰 |
著名商标 |
食用植物油 |
|
7 |
东至县恒源工贸有限公司 |
红鱼塘 |
著名商标 |
菜籽、菜籽油 |
|
8 |
安徽玉龙制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龙溪 |
知名商标 |
挂面 |
|
9 |
东至县玉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
皖之春 |
知名商标 |
大米 |
|
10 |
安徽尚野茶油有限公司 |
尚野 |
著名商标 |
茶油 |
|
11 |
安徽省盐田贩米业有限公司 |
盐田畈 |
著名商标 |
大米 |
|
表5 东至县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备注 |
||||||||||||||||
1 |
安徽天利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省级 |
||||||||||||||||
2 |
安徽省禾健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
省级 |
||||||||||||||||
3 |
东至县玉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
|
||||||||||||||||
4 |
安徽旭光米业有限公司 |
|
||||||||||||||||
5 |
安徽香之园粮油有限公司 |
省级 |
||||||||||||||||
6 |
安徽卢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
7 |
安徽大庄植物油有限公司 |
省级 |
||||||||||||||||
8 |
安徽省盐田贩米业有限公司 |
|
||||||||||||||||
9 |
东至县富东粮贸有限公司 |
|
||||||||||||||||
10 |
东至县玉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
|
||||||||||||||||
11 |
东至县振华米厂 |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备注 |
||||||||||||||||
1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龙泉分公司 |
|
||||||||||||||||
2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昭潭分公司 |
|
||||||||||||||||
3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香隅分公司 |
|
||||||||||||||||
4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张溪分公司 |
|
||||||||||||||||
5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胜利经营部 |
|
||||||||||||||||
6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洋湖分公司 |
|
||||||||||||||||
7 |
安徽天利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
8 |
安徽省禾健米业集团公司 |
|
||||||||||||||||
9 |
东至县兄弟粮油购销公司 |
|
||||||||||||||||
10 |
东至县玉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
|
||||||||||||||||
11 |
东至县玉雪米业有限公司 |
|
||||||||||||||||
12 |
东至县金润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 |
|
||||||||||||||||
13 |
东至县粮食发展中心(军粮供应站) |
|
||||||||||||||||
表7 东至县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基本情况调查表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备注 |
||||||||||||||||
1 |
安徽东至河西国家粮食储备库 |
|
||||||||||||||||
表8 东至县粮食应急储运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备注 |
||||||||||||||||
1 |
东至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 |
|
||||||||||||||||
表9 2014-2020年 “放心粮油”网点建设认定挂牌数统计表 |
||||||||||||||||||
序号 |
企业名称 |
地址 |
备注 |
|||||||||||||||
1 |
岳家粮油店 |
大渡口镇建设街30号 |
|
|||||||||||||||
2 |
神农粮油店 |
尧渡镇尧城路15号 |
|
|||||||||||||||
3 |
艳红粮油店 |
龙泉镇龙泉东路2号 |
|
|||||||||||||||
4 |
选良粮油店 |
东至县洋湖镇湖心路 |
|
|||||||||||||||
5 |
健康粮行 |
东至县香隅镇 |
|
|||||||||||||||
6 |
西河山庄粮油店 |
尧渡镇河西路 |
|
|||||||||||||||
7 |
小陈粮油店 |
东流镇长江路78号 |
|
|||||||||||||||
8 |
小李粮油店 |
葛公镇红方街道 |
|
|||||||||||||||
9 |
和平粮油店 |
葛公镇街道 |
|
|||||||||||||||
10 |
健康粮油店 |
胜利镇新街 |
|
|||||||||||||||
11 |
谢记粮行 |
张溪镇街道 |
|
|||||||||||||||
12 |
小尹粮油店 |
香隅镇街道 |
|
|||||||||||||||
13 |
安徽大庄植物油有限公司 |
尧渡镇东流路商业步行街 |
|
|||||||||||||||
14 |
永辉超市有限公司东至东流大道分公司 |
尧渡镇至德大道南侧 |
|
|||||||||||||||
15 |
东至县玉雪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
张溪镇里湖村 |
|
|||||||||||||||
16 |
东至县向阳粮油店 |
尧渡镇建设路79-1号 |
|
|||||||||||||||
17 |
拥军粮油店 |
昭潭镇街道 |
|
|||||||||||||||
18 |
东至县大渡口镇华园粮油店 |
东至县大渡口镇大桥村 |
|
|||||||||||||||
19 |
东至县大众粮油经营部 |
东至县尧渡镇梅城村东门组 |
|
|||||||||||||||
20 |
苏果超市(池州)有限公司东至分公司 |
东至县汇金广场步行街2# |
|
|||||||||||||||
21 |
东至春云米厂 |
东至县大渡口镇安全村 |
|
|||||||||||||||
22 |
东至县大渡口镇晓朱粮油店 |
东至县大渡口镇西马路 |
|
|||||||||||||||
23 |
东至县健康粮行 |
东至县香隅镇街道 |
|
|||||||||||||||
24 |
东至县安德粮油销售中心 |
大渡口镇长江大市场商住区政府号楼103号 |
|
|||||||||||||||
25 |
东至县小琴粮行 |
尧渡镇沿河路南山小区106室 |
|
|||||||||||||||
表10 2014年以来“主食厨房”网点建设认定挂牌数统计表 |
||||||||||||||||||
序号 |
主食厨房企业名称 |
地址 |
备注 |
|||||||||||||||
1 |
安徽永辉超市有限公司东至东流大道分公司 |
尧渡镇至德大道南侧 |
|
|||||||||||||||
2 |
苏果超市(池州)有限公司东至分公司 |
东至县汇金广场步行街2# |
|
|||||||||||||||
3 |
东至县美食坊 |
东至县洋湖镇街道 |
|
|||||||||||||||
4 |
东至县金金有味餐厅 |
尧渡镇西湖路滨河园2幢105 |
|
5、应急保障稳步提升
全县大力推进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认定粮油应急加工企业11家、粮油应急保障中心1家,应急供应网点13家,应急储运企业1家。挂牌“放心粮油”店25个,“主食厨房”4个,逐步形成“放心粮油”“主食厨房”“应急网点”三位一体的粮食供应网络体系,有效维护粮食市场供应有序和价格基本稳定,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营养和便捷的粮油产品需求。
6、依法监管全面推进
2020年投资470万元,建成东至县粮食质量监测站,全县粮食质检能力建设跃上一个新平台。利用“智慧皖粮”信息化手段,对政策性粮食开展在线监管、远程监控,不断创新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方式,持续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四不两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19年圆满完成国家组织的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向党和人民上交了一份“明白账”。全县粮食行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竞争秩序持续向好。
7、“智慧皖粮”成果丰硕
“十三五”时期,完成“智慧皖粮” 信息化三期建设任务,包括1个县级平台、2个储备库、12个收纳库、1个堡垒型粮食应急企业和5个产业龙头企业,项目投资435万元。通过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政策性粮食全景可视化升级、周界安防监控系统、多点视频会商系统、一站式快速收储系统和相关硬件支持,实现全县政策性粮食的信息化管理及与省局平台的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了全县粮食信息化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粮食仓储企业亟待转型升级
东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长期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市场化收购面临观念更新、资金筹措等诸多瓶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历史遗留包袱沉重,“小散弱”现象尚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部分多元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制约了粮食市场化收购规模。随着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政策性收购门槛抬高,县内粮食收储企业现有业务支撑力不足,转型升级发展已迫在眉睫。
2、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全县国有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库点小、布局分散、设施老旧的情况同时存在,现有39个国有粮食库点仅有一半正常存粮,其余基本处于外租或闲置状态,低温储粮和充氮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尚未推广。县内粮食物流没有得到有效组织,区域粮食运输多依靠加工企业自身发展或者粮食经纪人组织粮源,量小且散乱,快速中转仓容、散粮接发设施等严重不足,仓储、物流、加工各环节相互脱节,难以形成合力带动区域粮食产业整体发展。
3、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加速
全县大部分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引擎作用发挥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初加工能力过剩,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品牌化程度不高,质量效益欠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产业布局亟待优化,产业发展特色和差异性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弱,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4、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亟待提升
机构改革后,本县粮食工作面临职能增加、业务拓展、人员减少的现状,工作难度和强度剧增,对人员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全县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老龄化情况严重,人才队伍断层明显,普遍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思维模式僵化,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后继力量不足。亟需通过壮大产业实力,促进人才兴粮,吸引优质人才,加强系统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二、发展环境
(一)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提到新高度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尤为迫切;我国在继续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六稳六保”任务,其中“保粮食能源安全”在“六保”任务中处于基础性、前提性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保障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等作出重要部署,新时期粮食安全已提到新高度。东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是保障粮食供应的支撑主体之一,应当深刻认识国家粮食安全总体形势,积极适应新时代“内循环经济”发展形势,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优质粮油产品供应需求为目标,不断增强政策稳粮能力,积极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充分发挥主产区粮食储备“蓄水池”作用;通过发展粮食物流、壮大粮食产业、强化应急供应,提高粮油产品快速供应市场能力,有效发挥粮食安全“稳定器”作用,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贡献东至力量。
(二) 国家多重战略全面实施提供了新利好
近年来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尤其是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东至县充分发挥左右逢源双优势,也为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现代化、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提升粮食和储备安全保障能力等提供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长三角是全国粮食流通产销衔接、合作交流最为频繁、密切的地区之一,东至县应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致力打造成为链接长三角区域粮食物流核心节点和粮油产业加工集群。
(三)粮食产业强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我国粮食“大市场、大流通、大产业”的格局和体系初步形成,持续充裕的粮食产出和优质粮油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围绕持续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产业强省这“一个目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深入推进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这些对东至县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强化科技创新、持续固链强链、加快延链补链上下功夫,突出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争创粮油知名品牌,促进“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协同联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稳步提升产业综合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东至县在粮食和物资储备方面的区位优势,聚焦补齐短板,加强粮食安全领域风险防范,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致力将东至县打造成为链接长三角区域和通江达海的粮食物流重要节点、粮油产业加工集群,为实现东至县粮食产业高质量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聚焦核心,补齐短板
紧扣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以及“十三五”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集中优势力量在重大政策、重点方向和重点区域持续发力,统筹各项任务,整合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源,提升整体功能,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发挥引领、主导和带动作用。
2、绿色发展,集约高效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粮食流通领域低碳循环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整合资源集聚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粮食行业,着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
3、多元筹资,加大投入
针对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果。
4、改革创新,融合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提前顺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趋势,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综合物资储备范围,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增强长三角绿色粮食生产加工供应能力,提高东至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站位。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围绕保障区域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以及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两大主线,进一步夯实优质粮食物质基础,将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探索建立完善东至县粮食和物资安全保障体系,形成机制健全、运行有效、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的粮食和物资高质量发展格局。
1、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积极应用储粮新技术加快仓储设施升级改造和改建扩建,深入推进“智慧皖粮”数字信息系统建设,到“十四五”末,全县粮食仓储有效仓容不低于40万吨,储粮仓库信息化覆盖率均达到50%以上,科学储粮占比达到100%,低温和准低温储粮比例超过20%;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粮食库存稳定在5万吨以上。
2、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粮油和物资应急物流能力,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和应急加工、储运、供应各环节协调配套的应急保障网络体系。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全域覆盖、设施先进、供给稳定、质量安全、调控有力的现代粮食和物资储备应急保供体系。
3、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进
充分运用2019年以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既有成效,大力推进“三链协同”,深入实施“五优联动”,做实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等“六大提升行动”,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全面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东至县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4、粮食安全监管新格局基本完善
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要求,探索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共识信任机制,构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有效保障粮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到“十四五”末,力争形成全链条粮油安全监管新格局。
5、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稳步增强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引导各类粮食企业外引内联,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推进粮油加工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壮大粮食产业经济。到“十四五”末,力争粮油加工业产值突破28亿元。
6、节粮减损长效机制逐渐形成
加强粮情和粮食安全教育,培养科学、文明的饮食文化, 营造以节约粮食为荣、浪费粮食为耻的社会氛围。到“十四五”末,节粮减损制度化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粮食收获、物流和生产环节的耗损率显著下降,食品消费中的铺张浪费现象明显改善。
7、信息化和数字化有序推进
高度重视信息化系统使用管理,深入推进“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信息化在仓储管理、粮情预警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到“十四五”末,全县基本实现粮食流通各环节信息自动采集和涉粮数据的大集中。
8、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健全
强化粮食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粮食行业人才培养,重点探索建立技术人才引进、培训、考察、交流机制,不断提升技术人才业务素养。到“十四五”末,全县粮食行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技师占比逐年提高。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粮食流通机制创新
1、对接市场,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响应安徽省探索开展收储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粮源,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积极推进以市场化收购为主、政策性收购为托底的新型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探索“三方契约,优储服务,打造品牌”模式,增加优质粮食储备比例。逐步引导地方国有企业通过申请安徽省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和“政银担”合作模式等方式,进行市场化收购业务探索,结合产后服务,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序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形势。
2、分步实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国有粮企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中的重要载体功能作用,适应新一轮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转变粮食购销企业政策依赖思想,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和要素重组,积极推进“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逐步整合企业资产,推动划拨土地变性确权,促进资产和资源集中,提高掌握粮源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吸收社会资本,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合作建设、租赁服务等方式,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股权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的经济实体。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储存技术和点多面广等资源优势,深度对接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开展长效稳固互惠的代收代储代中转等业务的基础上,推动由“收原粮、储原粮、卖原粮”向构建全产业链和提高粮食资源价值链及增值效果转变,实现收购、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一体化发展。
(二)优化粮食流通设施布局
1、优化布局,整合国有粮食仓储设施
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要求,以资源整合、适度集中、分类实施为原则,优化县级国有粮食收储设施布局。加大对“小散弱”库点和基础设施的整合集聚力度,有序淘汰、处置杨桥、长岭、方岗等购销站,土地出让金用于建设高标准仓,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收储能力。到“十四五”末,实现收储库点数量由目前的39个缩减至20个左右,形成以国储库为龙头,中心库为支撑的粮食收储网络。
表11 东至县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库点分布一览表 |
||||||||
单 位 |
保留库点 |
拟收缩库点 |
||||||
龙泉分公司 |
黄荆 |
铁炉 |
下畈 |
龙泉 |
松田 |
|
|
|
昭潭分公司 |
中心 |
青山 |
昭潭 |
|
泥溪 |
宋阳 |
西湾 |
民主 |
官港经营部 |
|
|
|
|
官港 |
|
|
|
尧渡经营部 |
|
|
|
|
马田 |
查桥 |
|
|
洋湖分公司 |
板桥 |
洋湖 |
|
|
葛公 |
高山 |
|
|
张溪分公司 |
五丰 |
坦埠 |
南山榜 |
白笏 |
汪坡 |
|
|
|
香隅分公司 |
建新 |
香岭 |
合镇 |
|
三0五 |
方岗 |
|
|
东流经营部 |
七里湖 |
|
|
|
东流 |
长岭 |
|
|
胜利经营部 |
胜利 |
|
|
|
瓦垅 |
|
|
|
大渡口分公司 |
大渡口 |
|
|
|
杨桥 |
|
|
|
县购销公司 |
|
|
|
|
梅山 |
|
|
|
储备库 |
滨湖园 |
|
|
|
储备库 |
|
|
|
2、集约发展,推进粮食物流网络建设
顺应国家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要求,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产业分工,大力推广原粮散运、成品粮集装化物流方式,完善粮食流通公、铁、水路运输通道与散粮运输节点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粮食流通新型业态。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产销合作、市场拓展,努力提升粮食仓储物流和产业化水平,促进东至大物流、大产业格局的形成。
(三)促进仓储物流技术升级
1、提高标准,加快建设绿色仓储体系
加快香之园2万吨粮食储备库等项目建设,逐步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功能升级,全面推广数字控温、横向通风、气调储粮、多参数粮情检测、光伏发电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应用,实现低温保鲜、低氧抑虫,减少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实现粮食“常储常新”,提升粮油品质。
2、提高效率,推动装备现代化升级
采用快速检测设备、大产量、轻便型输送设备、密闭式移动散粮接卸装置、移动快接除尘系统等高效、环保型装备,实现高效环保出入库。推进现有仓房应用分仓储存技术和装备,使平房仓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储存需求。着力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发挥东至水运优势,推广应用集装单元化新技术、铁路散粮接发设施等物流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
(四)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1、产业集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招大引强,着力打造长三角优质粮油加工集聚区。围绕优势和特色,重点发展中高端大米、芝麻油、茶油等。加快粮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持续推进东园粮油优质稻米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到“十四五”末,实现粮食工业总产值28亿元,实现由粮食大县向粮食产业经济强县转变。
2、践行“五优联动”发展
大力实施粮食绿色仓储、粮食产品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食机械装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六大行动”,做好新一轮项目储备和申报,不断提高粮油优质品率。以实施“五优联动”为重点,聚焦“稳产保供”任务,坚持“品牌引领、订单引导”,产需精准对接。“十四五”期间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在不断增加满足市场需要的优质粮油产品的过程中,引导龙溪麻油、禾健米业、天利粮油等一批骨干粮油企业做强做优,为东至县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完善综合应急保障体系
1、积极投入,加强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
适应粮食与物资储备机构改革发展需要,补齐救灾物资储备短板,谋划建设东至县救灾物资储备库。着力构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建设,规范救灾物资采购、检验和入库程序,明确救灾物资储备、调拨、使用和回收等相关要求,落实代储补助,建立物资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保障东至粮食和物资安全。
2、提质升级,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地方储备粮和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规模到位,逐步建立县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择优选择交通便利、经营情况较好的粮油加工企业,确保应急加工能力与应急供应需求相适应。“十四五”末,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粮油应急加工和配送能力显著提高,应急加工、储运、供应有效衔接。
(六)构建智能高效监管体系
1、双层监管,推动信息化和信用监管
巩固“智慧皖粮”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果,推进智慧皖粮信息化从建设期向运营期转变,注重专业人员培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积极推动粮食企业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评价工作,实现粮食企业资信评定全覆盖,依托省级平台逐步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常态化运行,督促涉粮、涉储企业守法诚信经营。
2、质量兴粮,加强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完善东至县质检站的运营机制,解决运行维护资金投入问题,注重人员引进和技术水平提升,积极参与省、市级举办的质检机构轮训。提升质量安全把关能力,加强粮食监测和溯源,服务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积极拓展质检业务,组织开展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等工作,推动端口前移。扩大服务对象范围,面向农民合作社、民营加工企业等提供质检一条龙服务。完善监督检验制度,及时汇报和反馈数据,实现对粮油产后各环节的粮油质量检验监测,确保粮油质量安全。
(七)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兴粮战略,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在全行业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完善人才引进柔性机制和优惠政策,鼓励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深化粮食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加大粮食相关专业的人才的招录力度,加快优秀人才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一批有先进理念的经营管理人才。建立老中青结合的粮食行业专业队伍,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专业领域、分层次的培训教育。重点针对粮库智能化的运用、检验设备的管理使用、储备物资的管理技能等方面,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粮食和物资的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由县发改委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共同制订“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规划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规划宣传、统筹协调、决策服务和督查考核等职能,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把重点任务纳入县政府年度督查考核范围,加强与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协作配合,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落实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推进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积极完善落实规划的实施方案、投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各种配套措施,及时研究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促进规划加快实施,切实推进东至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体系科学发展。
(二)完善机制体制创新
完善粮食和物资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转变部门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面转换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资金和现代技术,谋求共同发展。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创新粮食物流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粮食和物资共享协调机制。
(三)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符合规划布局和建设条件的重点项目,鼓励统筹利用优质粮食工程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和粮食风险基金等相关各级资金,综合运用贴息、奖补、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产业。鼓励争取安徽省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或采用“政银担”合作模式,为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弱的民营和国有粮食企业提供融资增信平台,提升企业筹资能力,建立健全粮食市场化收购资金长效保障机制。落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照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
(四)争取金融信贷支持
在防控信贷风险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以及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固定贷款的支持力度。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粮食产业化融资担保机制,鼓励开展厂房抵押和存单、订单、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业务,创新“信贷+保险”、产业链金融等多种服务模式。
(五)强化配套政策扶持
对规划实施的重点项目用地优先安排存量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优先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国有粮食企业转型、兼并重组,原划拨土地由县政府依法进行处置或收回后重新处置;处置后的土地出让金,在扣除中央、省、市政府出台计提的各项资金后,全部留给企业,优先用于企业妥善处置遗留问题。鼓励引导社会主体开展土地租赁、土地抵押、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土地流转新模式,促进优质粮食种植基地建设。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
Copyright © 2025 东至县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5235号-1
主办单位: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东至县政务信息中心 地址:东至县尧渡镇至德大道1号 运维电话:05667026048
邮编:247200 皖公网安备34172102000046号 网站标识码:3417210002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