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的通知》,深入推进“三减三健”健康口腔行动,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卫生工作现况,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2025年底前,全县口腔医疗资源供给和口腔专业人员数量明显增加,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二)阶段目标。目前,我县有30家口腔类医疗机构(含综合医院口腔科),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6家、民营医院2家、口腔门诊部5家、口腔诊所15家。口腔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0人、牙椅73张。每万人口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52人,医护比达到1:0.85。
2022年底前,全县5家已设口腔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下同)牙椅数较上一年增加10%以上,达到15张,其中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各新增1张;6—9岁人群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窝沟封闭完好率达到85%。
2023年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设置率达到100%,已设口腔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牙椅数较上一年增加10%以上,达到17张,其中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各新增1张;辖区牙椅数增加至80张;龙泉、东流、尧渡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口腔医师;每万人口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6人,医护比达到1:1。
2025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牙椅数达到19张,较2021年增加40%以上。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口腔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全县牙椅数增加到95张。服务人口超过2万的7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口腔医师,每万人口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8人,全县共72人,医护比达到1:1.1。6—9岁人群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窝沟封闭完好率达到90%以上。口腔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口腔预防保健
1.加强儿童口腔健康管理。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重点内容。依托县疾控中心,组织实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开展6—9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3—6岁学龄前儿童局部涂氟等公益活动。到2025年,项目覆盖28%的适龄儿童。
2.健全牙病预防体系。发挥县疾控中心和县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技术指导作用,依托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健县、乡二级牙病防治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专(兼)职口腔卫生保健医师,构建综合医院口腔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牙病防治体系。
3.推广健康口腔进校园活动。开齐开足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开展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推广和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等进校园活动。幼儿园和小学每年享受免费口腔健康检查2次,中学每年享受免费口腔健康检查1 次。
4.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加强爱牙科普宣传,引导群众养成按时刷牙、定期洗牙等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在社区配置专(兼)职口腔卫生保健宣传员,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二)加大医保支持力度
1.扩大医保支付范围。根据省医保局部署,将目前我县医保不予支付但省医保安排支付的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我县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口腔种植体系统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降低种植体耗材成本。动态调整口腔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时开展口腔医疗服务新技术、新项目申报、审批和价格管理。
(三)优化群众就医流程
1.提升群众诊疗便捷度。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均开设午间门诊、晚间门诊,实施“无假日”门诊,实行弹性排班,方便患者诊疗。开展诊疗模式创新,患者初诊后,复诊可直接在医生工作站预约,减少等待时间。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诊疗流程,为患者提供智能导医分诊、就诊提醒、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移动支付、椅旁结算等线上便捷服务。
(四)推动优质资源扩容
1.扩大口腔医疗资源供给。2022年底前推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各新增1张牙椅;2023年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设置率达到100%,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各新增1张牙椅,辖区牙椅数增加至80张;鼓励、引导、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口腔医疗及健康服务机构,2025年底前,全县牙椅数达到95张。
2.大力建设口腔医联体。加强县级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口腔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口腔疾病诊治水平。构建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口腔科对口帮扶机制,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协同和技术同质。强化基层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口腔科或配备专职口腔医师。
(五)加强口腔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1.增强口腔专业技术力量。引进高层次口腔专业人才,提高本科以上学历及高级职称人员占比。简化口腔医师招聘流程,强化薪酬激励,实现进得来、留得住、能干好。
2.加大口腔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鼓励支持辖区内口腔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2人。依托县级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口腔科,开展基层口腔医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20人,提升基层口腔疾病防治能力。
3.推广适宜技术项目。提高基层口腔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每年推广口腔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2022年重点推广现代根管治疗等7项适宜技术。2025年底前,建成县、乡二级远程诊疗中心等,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六)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1.推进口腔诊所备案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引导、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口腔医疗及健康服务机构,根据省、市统一部署,适时实行口腔诊所备案管理。
2.开展专项整治。2022年起,开展“诱导消费”、过度诊疗等社会反映强烈的不规范口腔诊疗行为专项整治,依法规范口腔诊疗服务行为。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3.加强口腔医疗质量控制。发挥县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加强口腔专科医疗质量技术规范和相关规程培训,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
三、支持政策
(一)完善规划体系。按照《安徽省口腔医疗卫生机构与建设规划(2022-2025年)》,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东至县口腔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2022—2025年)》,扩大优质口腔医疗资源供给,促进合理配置、均衡布局。
(二)加大投入力度。2022—2025年,通过努力争取省、市筹集资金更多份额、各级财政积极筹资等方式,支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新增牙椅,充分发挥政府债券补短板惠民生的积极作用。根据省、市规定,2022年7月1日起,全县实施统一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政策,参保职工符合规定的口腔诊疗等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
(三)实施定向培养。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口腔专业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职口腔医师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