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应急管理局正式印发《东至县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便于理解掌握《方案》内容,扎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落实防汛抗旱工作“最后一公里”。根据县防指决策部署和《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东至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东至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文件,编制本《方案》。
二、总体考虑和制定意义
《方案》明确了我县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内容、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针对全县基层防汛抗旱中亟需破解的突出问题,从责任落实、隐患排查、预警响应、应急保障、宣传教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制度性措施,覆盖基层防汛抗旱的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当前组织机构、人员培训、物资保障、应急联动等存在的薄弱环节,是我县防汛抗旱基层建设的一个指导性文件。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3年2月14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印发〈安徽省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级防指进一步提高乡、村两级防汛抗旱应对能力,根据乡镇灾害特点和防汛抗旱任务,选取试点乡镇,组织指导试点乡镇在今年完成建设工作,明年全面推开基层标准化建设。
2023年2月24日,县防指办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县防指办主任部署《方案》编制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把任务落实到专人,强化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2023年3月,县防指办奔赴包括试点在内多个乡镇开展调研考察后,根据省防指文件草拟了《方案》,同时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
2023年4月13日,印发《关于征求〈东至县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面向市防指、各乡镇防指及县防指办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均无反馈意见。
2023年4月24日,县防指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方案》,正式文件出台。
四、工作目标
聚焦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围绕“五个强化、五个提升”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分批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到2024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五、主要内容
《方案》按照内容分由5大方面17项重点工作,主要是防汛责任落实、风险隐患排查、预警响应联动、应急要素支撑、人民防线基础五部门内容。
(一)防汛责任落实。
1、健全机构,主要加强建设乡、村两级防汛抗旱机构,成立乡级防指和村级防汛小组,同时整合人员力量,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
2、压实责任。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制,乡级防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防汛任务轻重缓急,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负责组织指导村(社区)划定防汛责任网格,同时采用明白卡等方式确保每名责任人熟知其具体职责。
3、完善制度。乡、村两级建设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值班室,配备电话、传真和计算机(含网络)等设备,制定值班值守制度,规范填写值班表。
(二)风险隐患排查。
4、全面排查。县防指成员单位配合乡级防指对辖区山洪灾害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高陡边坡、切坡建房、在建工地等部位(区域)进行排查。
5、清单管理。制定建立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同时确定转移人员、转移责任人,建立转移对象清单、隐患整改清单等,相关责任清单及时上报县防指办。
(三)预警响应联动。
6、监测预警。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做好监测预警工作,乡、村两级建立“叫应”机制,配备相应的报警设施,乡镇防指收到预警及时研判,传达给下级,响应后汇总信息及时反馈县防指办。
7、转移避险。在乡镇应急预案中明确各类风险隐患点受威胁人员“准备转移”“立即转移”条件,对辖区内老、弱、病、残、幼等重点人群落实“一对一”责任人,提前向转移责任人、转移对象发放“明白卡”,建立转移保障制度。
8、应急处置。建立汛期巡查制度,组织人员开展汛期巡堤查险、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规范填写汛期巡查记录表,要求重要节点有记录,根据上级部署,采取“三停”措施时,立即撤离受威胁区群众。
9、信息报送。信息员设AB岗,做好灾情上报记录和书面报告。
(四)应急要素支撑。
10、应急队伍。乡镇组建不少于50人、村(社区)不少于15人的标准的基层应急队伍,配备安全防护装备或标识。
11、物资储备。乡镇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村(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按照本地防汛抗旱特点储备相关防汛抗旱物资。
12、避险设施。规划乡镇要有1至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少于100人的乡级避灾安置中心;村(社区)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少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制定保障制度。
13、应急预案。乡、村两级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及各类专项预案,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并予以公示,县防指成员单位对相关预案进行审核。
14、信息化支撑。在系统内填报防汛抗旱信息。
(五)人民防线基础。
15、培训演练。规定乡、村两级每年至少开展1次演练,同时规划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工作。
16、宣传教育。乡级防指结合“5.12”防灾减灾等活动制定年度宣传培训计划,在村务公开栏上张贴防汛抗旱相关知识,开展宣传警示教育。
17、总结评估。复盘较大灾情或人员因灾死亡的情况,总结评估。
六、贯彻措施
为保障《方案》目标的实现,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保障、加强督促指导等三个方面构建出切实有效的保障体系。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官港镇、泥溪镇要在2023年7月底前按照本工作方案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8月底前由县防指组织自评,9月底前由市防指组织复核,省防指办组织开展试点建设调研评估。
在调研评估、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乡镇全面推进开展标准化建设,2024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内容,8月底前完成县级自评,10月底前完成市级复核,12月底前省防指办组织抽查;剩余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本方案逐步推进标准化建设。
八、政策咨询服务信息
解读科室:应急指挥中心
解读人:包尧玲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529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