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在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应坚持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有序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工艺路线和设计方案,强化各装置节能降耗措施,进一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2.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原则设计、建设和使用厂区供排水系统。项目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检验、口腔单设2个预处理设施(各容积为30L,30min消毒预处理)与其他医疗废水一并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工艺: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消毒,处理能力20t/d)处理,达接管标准后,由污水管网进入东至国祯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尧渡河。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由污水管网进入东至国祯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尧渡河。
3.切实加强全厂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设计建设和维护管理。项目实施后建设单位应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水处理站设在地下-1F,恶臭加强密封,喷洒除臭剂,采取新风系统排放;食堂油烟安装油烟净化设施,通过烟囱管道引至屋顶排放;汽车尾气,地上车位敞开式布置,采取自然通风;病房消毒异味自然通风,以无组织形式排放。
4.优化厂区平面布置,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并采用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运营期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固体废物的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和处置应实施全过程控制。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站沉渣、紫外灯管暂存于40m2的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6.加强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范。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和岗位制度,设置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落实专职环保技术人员,加强技术人员的环保培训。
7.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控。按照分级防治的要求,落实好防渗措施。按照有关规范和技术指标要求,重点落实好污水处理池与危废暂存间防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