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以来,大渡口经开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拼经济,全面提效能,努力在“三年翻番”中打响主动仗,在“现代化滨江小城市”建设中取得新进展。1-10月,实现全区经营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9.75%;规上工业增加值3.8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22.6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25.2%;新引进省外亿元项目12个,到位资金58.6亿元,新培育规模工业企业4个。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内生动能不断激活。
一、2023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双招双引取得突破。签约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包括投资112亿元中清新能源产业园、投资50亿元六如动力新能源、投资22亿元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坚持顶格招商,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赴经济发达地区累计招商30批次,走访企业80余家,接待客商150余批次。探索多渠道招商,依托异地池州及东至商会,实现洽谈合作6批次,交流项目10个。招才引智取得新进展,通过招商引资、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1人获省特支计划创业型领军人才称号。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人才市场开展对接,组织专场招聘会4期,成功帮助园区企业靶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20余人。二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公示制度,挂图作战,挂表督办。省市县重点项目在库47个,其中续建项目11个,计划开工项目25个,储备项目11个,总投资229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1亿元。计划开工项目25个,实际开工22个,开工率88%;计划竣工项目12个,实际竣工17个,竣工率超100%。省集中开工项目应开工项目6个,实际开工6个,开工率100%。中清新能源组件项目3月份签约,6月19日首个产品下线,完成“百日攻坚”,助推奔“池”速度。三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推动企业扩规升级,创新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限上商贸企业3家,限上服务业3家,限上建筑业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帮助杰大饲料、巨成等10家企业完成高新、战新企业申报。指导宜人包装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晶通入选省级大数据企业。推动安徽农业大学在大渡口挂牌成立东至名优水产特色试验站。四是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完成东至江城城镇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股份和小微创业园2.3.6号厂房等国有资产注入安东大渡口投资公司,进一步提升平台公司融资能力。推进专项债申报,完成大渡口经开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二期)项目申报,总额度6亿,截至目前已支出4.25亿元。积极对接申报农发行、徽行和国开行等银行贷款,累计约42.7亿元。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成功处置新桥工贸、中控仪表等低效闲置用地248亩,帮助6家企业实施技改升级,总投资4.44亿元。以“标准地”形式为中清电池项目、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供地529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承接行政2号公章赋权使用,打造“一站式”服务基地,落实内部管理全员KPI考核,点燃干事激情。五是拥江发展推深做实。完成安庆海口长江公铁大桥南岸选址,并被列入安徽2023年重点项目(第二批)。编制《大渡口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在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内探索农文旅资源保护利用开发,打造安庆“后花园”。全力推动胜利工业园区挂牌“拥江发展示范区”,谋划与安庆大观经开区合作共建。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产业链,融入安庆千亿汽车产业布局。推进两岸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安庆、大渡口“税务通办”,公积金等公共服务事项互通,完成大桥公交站点延伸至安庆高铁站。大力实施城市建设补短板工程,长江路改造提升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升金湖路大修项目完成规划设计,海棠书院完成征收改造,实现功能提升。六是安全环保筑牢屏障。全年开发区安全生产实现“零事故”。深入开展园区企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覆盖、拉网式排查企业123家,所发现问题均已完成整改。今年以来,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演练培训超过100人次。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成三八沟水域治理整改验收,省级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完成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不断提升生态环保硬件水平。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推进“双提升”和反诈宣传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七是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全区38个支部开展集体学习52次,开展“三学三问”学习讨论36次。对接长三角先进园区开展学习交流,先后与常州天宁经开区、扬州食品产业园、安庆迎江经开区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实施园区“红帆”工程非公党建品牌,指导企业创建子品牌20个。常态化开展“党员示范先行”系列活动,成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44个,开展“红帆领航、益企帮帮”“问题帮办、助企发展”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等问题249个。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项目质量不高。重大项目尤其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牵引性、带动性龙头项目仍有欠缺。项目推进较慢,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尚有差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二是要素保障不足。随着入园企业增多,“双基”配套已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雨污管网老化、电力、燃气费用偏高、部分“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随着中清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先后落户,园区可供开发面积不足。三是亩均效益不高。创旺工业园、南财保盛等闲置低效企业占据了不少土地资源,拉低了园区总体亩均效益。存量企业挖潜困难,当前园区工业支撑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持续下滑,无法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四是服务质量不优。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深做实服务保障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保障不到位、服务不细致的问题,六如动力项目选址时,因西气东输管道影响未做充分论证,导致项目开工建设前需更换选址,整体进度滞后较多。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冲刺之年,也是大渡口经开区实现“三年倍增”目标的关键之年。围绕高标准完成县委、县政府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理清工作思路,拉高工作标杆,全力谱写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到2024年末,力争实现经营(销售)收入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亿元,新引进省外亿元项目18个,到位资金65亿元,在省级开发区考核中继续保持进位。
(一)推动党建引领再提升。激发党建活力,依托园区三大产业链党建联盟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产业链党委,每季度举办“链”上要素对接,加速“链”上项目、人才、成果顺畅流动。推动开放发展,发挥园区党工委“一线指挥部”作用,深化与沪苏浙等先发地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对接交流,组织优秀党员干部赴先发地区学习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产学研用转化、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抓好示范引领,发挥现有示范点带动作用,继续实施“双创两提升”工程,开展“一企一品”创建,重点围绕泰发四季酒店等打造一批党建品牌,积极申报市县级“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
(二)推动招商引资再突破。强化招商工作力度,积极跟进国轩高科、绿色食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推动签约落户。健全项目及市场尽职调查和项目联合预审,确保项目有前景、留得住、能发展,不断提升招商质效。持续攻坚招精引新,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人才加强新兴产业研究分析,挖掘拥有独特先进技术、能够有效填补产业链“空白”的“专精特新”企业,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实现转型升级。跟进签约项目落地,加强项目定点跟踪服务,分组、定人、包项目推进签约项目尽快转化开工建设,围绕在谈日特绕线机等项目重点攻关。力争2024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65亿元。
(三)推动项目建设再加速。持续用好重点项目建设公示制度,建强调度机制,对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阻点提前介入,主动协调,确保重点项目都能按既定目标投产达效。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全力做好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做好中清组件项目投产后运营服务,推进电池项目加快建设,力争2023年12月底投入试生产。统筹推进六如动力、和美瑞、华电区域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既定时间节点投产达效。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推进仙寓山安置房项目年内建成,启动实施升金湖路大修和园区路网升级改造项目,协同推进区镇雨污水管网检修提升、滨江保护开发和红楼、老街修复。加快提升胜利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四)推动体制机制再优化。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加强与安东集团、乡村振兴集团产业合作,提高安东大渡口投资公司融资能力,探索设立园区自身国有投资板块,积极申报各类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谋划专项债项目10个,总投资52.3亿元,缓解园区建设开发“融资难”问题。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落实差别化要素保障政策,支持优质企业发展,倒逼低效企业升级。做好“亩均英雄贷”申报和应用,积极盘活创旺工业园、南财保盛等低效闲置用地,新建标准化厂房,招引优质企业“拎包入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做好区镇协作,在征迁安置、产业布局、信访维稳等方面做到职责明确、沟通顺畅、高效协同。探索整合农业科技园区、胜利工业园区等机构,打通体制阻点,加强要素保障。
(五)推动安全环保再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小切口”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工贸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持不同季节隐患排查和综合督查,一体推进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平安建设等“一排底线”工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