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山乡紧扣“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目标,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
为打造宜居环境,青山乡以 “春夏秋冬‘四大战役’” 行动为抓手,积极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行动期间,累计清理积存垃圾160余吨,拆除危旧房屋52处,新建污水处理设施8处。同时,通过实施 “见缝插绿” 工程,栽植景观苗木800余株,打造 “微花园”“微菜园” 23处,村庄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
东阳村村民王大爷感慨道:“以前村里垃圾乱堆、污水横流,现在环境好了,住得舒心多了!” 如今,青山乡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产业振兴是“和美乡村”建设的核心。青山乡依托本地资源禀赋,成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的特色农业合作社,发展果园、梅干菜、中药材等种植基地1000余亩,带动户均年增收3万元。
“我们优先选择脱贫户、低保户来基地务工,每天给予报酬150元。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叶桥村村支书王咸明说。
“和美乡村”不仅美在环境,更美在人心。梅塘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评选“最美家庭”“文明示范户”,倡导移风易俗;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讲、助老帮扶等活动200多人次;创建“农家书屋”,定期举办书法比赛、非遗技艺传承,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村民李大姐笑着说:“现在打牌的少了,跳舞读书的多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
而在乡村治理中,青山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创新“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将人居环境、公益参与等纳入积分考核,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共建热情。此外,通过“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等平台,引导村民共商村务、共解难题,累计解决道路修缮、灌溉用水等问题60多件,群众满意度达98%。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传统农耕”到“多元产业”,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青山乡的蜕变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2025年东至县新增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22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22个、改厕300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
未来,东至县将继续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生态、产业、文化深度融合,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真正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