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给我们这么大帮助,我们的血汗钱终于有了着落,可以安心过年了。”2025年春节前,1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在东至县社会治理中心,向工作人员连声致谢。原来,该县多名服装厂工人因欠薪而到县社会治理中心反映情况,通过部门会商、法律援助、速裁处理,一周后,工人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资。
整合平台,变“多头求诉”为“一门反映”
完善机制,变“分散管理”为“闭环办理”
建立“接、派、办、评”工作机制,推动群众诉求综合受理、科学交办、限时办理、群众满意。东至县社会治理中心实行综合“接单”,通过窗口直接受理、乡镇定期直报、110指挥中心联动流转、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等方式,推动将“12345”热线、110热线、县长信箱、“监督一点通”等13个诉求渠道信息“一口归集”,对重复反映、情况复杂、需要提级办理事项,进行集体研判处置;开展分类“派单”,按照“职责优先、权重优先、效率优先”原则,实行简单事项在30分钟内直接派单,涉及多部门事项按照职责权重确定牵头单位,复杂疑难事项直接提级县委领导,按照最快效率解决群众诉求的原则,调度各部门资源解决合理诉求;落实限期“办单”,紧盯办理全流程,由首办责任人负责全程跟踪、限时回应,简易问题当天办结,一般诉求原则上7日内办结,复杂问题原则上20日内解决或解释。同时,跟进群众“评单”,对每一个办结事项落实跟踪回访制度,安排专人通过电话、短信或微信等方式开展回访评价,将评价满意率纳入对办理责任人或责任单位的年度考核。
挂牌运行以来,该中心严格按照“即诉即办”原则,受理群众诉求242件,其中,现场办结109件,联合办理133件,确保群众每一件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快速解决。同时,中心还设置有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主动倾听群众关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意见建议。年初,中心以“镇、村两级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选题”为主题开展了首个专项人民建议征集活动。
科技赋能,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为提高诉求办理工作效率,中心依托“和美东至”微信小程序,开展“接、派、办、评”,探索接入综治系统平台,推动治理中心资源与乡镇互通共享,实现群众诉求线上流转、全流程跟进。中心借助大数据分析,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与重复出现的共性诉求,形成分析数据,定期提交县委研究。对于问题诉求“上行”量大的重点地区,联合纪委、组织部、政法委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从基层治理方式、基层干部作风、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等方面开展全面评估,找准群众反映问题症结,有针对性督促整改,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目前,在4个乡镇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专项整治,共收集意见建议及问题线索56个,摸排问题诉求1147个,解决1145个,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23件。
“下一步,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在‘快办、联办、精办、督办’上下功夫,优化接诉方式,由被动‘接诉’拓展到主动‘问需’,不断完善‘一站受理 即诉即办’工作格局,更好更快解决群众诉求,提升基层治理工作质效。”县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陈良杰告诉记者。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编辑:顾静虹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