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8210032871820/202507-00032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东至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对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4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7-08
废止日期:
关于对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08 10:24 来源:东至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杨进利代表:

非常感谢您对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政府部门要帮助企业促进营销模式的建议”已收悉,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措施及成效

一是引导转型升级,推动智转数改。一是夯实转型基础。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城区5G网络覆盖,推进5G网络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目前,全县新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场景项目1个,新建5G基站145个、累计建成748个。二是打造标杆示范。通过引导重点企业以设备互联、数据驱动、生产智控为重点,全力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创建省级智能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2家,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1家,东至经开区成功获批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园区、获奖补资金1500万元。三是促进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绿色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数字化改造,促进节能降耗、减污降碳及综合利用,促进企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组织13家企业参加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激发消费活力。持续开展家电、数码及家装厨卫产品“焕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活动。上半年已征集参与家电及家装厨卫消费品“焕新”补贴商户127家,完成11911单家电及家装厨卫消费品补贴申请,拉动消费3989.03万元;征集参与电动自行车“焕新”补贴商户34家,完成2857单电动自行车补贴申请,拉动消费983.14万元。组织开展“徽动消费・乐享东至”消费券发放活动,第一批消费券150万元于6月18日开始发放,截至6月30日,累计核销消费券14207张,补贴资金113.1万元,带动消费1315.8万元。积极申报2025年度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梳理香芝麻加工增产增销项目等10个项目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三是推动电商发展,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一是提升电商助农成效。组织20余家电商企业参加合肥展销中心东至县O2O农特产品体验展、池州年货节等展销活动,推介东至食用菌等多款地标优质农产品。开展电商及直播助农活动各3场次,上半年全县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3.2亿元。二是积极申报农村电商项目。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电商企业申报。目前,已申报“安徽土特产”品牌3个、农村电商带头人2人、农村电商典型案例1个,推动我县农村电商的发展和创新。三是落实政策服务。全面摸排37家电商企业发展需求,现场解决企业反馈的问题、意见建议。积极摸排市级产业政策“免申即享”项目,共计为7家电商企业兑现奖补资金40万元。

四是开拓国际市场,助力产品“走出去”。一是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发动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境内外知名展会,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及RCEP成员国家市场。上半年,宜人、唯蜜等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及境外专业性展会8场,开发60余个新客户,达成意向成交超100万美元。二是提升贸易服务。围绕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水平,指导华尔泰、兆威等10余家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免费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有效规避贸易风险。三是强化政策保障。组织新备案和重点外贸企业参加全市外贸业务专题培训会,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原产地规则、出口退税等政策。为3家企业兑现市级产业政策“免审即享”类项目17.94万元,2家企业申报省级外贸促进政策资金44.3万元。

五是做强区域品牌, 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扶持本土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在政策引导、环境保障和政府服务等方面重点支持,提升市场竞争力。坚持标准先行,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共26项,公开企业标准800余项。强化质量管理,全面培育产品、企业、行业、区域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注册商标7397件;“安徽工业精品”5个、“皖美农品”10个、“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57个;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4家、“皖美品牌示范企业”1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家、“食安安徽”品牌认证企业2家、市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企业3家。深挖地域特点,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东至云尖”被纳入十二省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安徽省商标保护名录(第五批),“东至黑木耳”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用足政策惠企。扎实开展“政策找企业”活动,认真梳理国家及省、市等惠企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和宣贯,开展惠企政策宣讲会,让企业掌握政策详情。全面精准帮助企业提前谋划、对号入座,持续优化政策兑现流程,落实“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简化程序,着力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2.降低成本利企。多渠道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引导企业推广新技术、应用新设备、研发新产品,提高企业安全环保水平,降低安全环保治理成本,实现安全环保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各级亩均效益扶持、水电汽、就业、设备补贴等各类扶持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

3.拓宽市场助企。对县内工业主产品清单再充实再完善,积极推动开展区域内和跨区域产需对接活动,组织瞄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需对接。发挥商会等平台作用,构建常态化对接机制,落实部门职责,帮助区域内行业内企业捕捉信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帮助企业出海抢订单。

4.推动转型强企。对产品需求差、竞争力弱的企业,进一步了解摸排企业技术需求,助推企业开展招才引智,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开发新产品。聘请第三方单位选择性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智改数转”等方式,积极结合政策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引导开展设备更新改造,谋划、储备、实施技改升级项目,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5.全力保障暖企。针对因要素保障、工人缺失、融资困难、资质制约、法律事务、信用修复等因素影响导致停减产的企业,要利用“高效办成一件事”等集成系统,组织专家团队上门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轻装快跑。针对性组织开展一次银企对接会、用工对接会等集中活动,帮助企业解困,帮助企业招引人才、招来用工,让企业专心投入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