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乡村振兴
索引号: 11341821K168716825/202508-00032 组配分类: 乡村振兴
发布机构: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公民
名称: 强农业!东至这个乡镇出实招!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8-27
废止日期:
强农业!东至这个乡镇出实招!
发布时间:2025-08-27 11:08 来源:尧渡镇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东至县尧渡镇,田野间稻浪翻滚,果园里硕果飘香,一幅“粮丰农稳、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许技术员,我家稻叶有点发黄,是不是生病了?”清晨六点,尧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许春生就被种植大户陈长根的电话“叫醒”。半小时后,他已拿着记录本出现在陈长根的稻田里,蹲下身拨开稻叶仔细观察,“老陈你看,稻叶是整体发黄,并没有出现病斑和腐烂,这是缺氮肥了,按上次给的配方再补点氮肥,量别超,保准稻叶就不发黄啦!”

 这样“点对点”的上门服务,是尧渡镇农技服务的日常。今年以来,尧渡镇创新推行“技术员包村、包片联户”机制,组织农技骨干与种植户“结对子”,建立“需求清单—服务台账—成效反馈”闭环体系,确保技术服务精准滴灌到田头。截至7月,农技人员累计入户指导500余次,足迹遍布全镇1.36万亩农田,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合理用肥,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

“藏粮于技”更要“藏粮于机”,尧渡镇在推动农技服务精准到田的同时,也大力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突突突……”在尧渡镇双西湖村的稻田里,一台崭新的履带式收割机正穿梭作业,金黄的稻穗被卷入机器,眨眼间就脱粒成米,秸秆则被粉碎还田。操作收割机的是村民徐光友,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满是笑意:“这新机器就是不一样!以前那台老收割机,一天顶多割15亩地,还老出故障,现在这台一天能割30亩,油耗还低,多亏了政府的补贴政策!”

徐光友口中的“补贴政策”,是尧渡镇的“分类精准补贴+全流程跟踪”农机扶持机制。针对农户“旧机难处理、新机买不起”的痛点,尧渡镇不仅简化报废补贴申报流程,还联合农机经销商推出“报废补贴+购置优惠”组合拳,让农户“省心又省钱”。徐光友家那台用了3年的旧收割机,通过报废补贴可以拿到1.65万元,加上新收割机的购置补贴4.03万元,花的钱比预算少了三成多。

今年以来,尧渡镇已办理450台老旧农机具报废,涉及拖拉机、收割机、微耕机等品类,357户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受益,使用报废补贴资金77.553万元;同时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128份,涵盖收割机、旋耕机、农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等129台新型农机,107户主体受益,使用购置补贴资金85.9595万元。

农机升级让种地更轻松,而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则让丰收更有底气。

“多亏了这新修的抗旱站,今年伏旱那么严重,我家的20亩水稻一滴水没缺!”站在自家金灿灿的稻田边,尧渡镇龙岗村村民杨益贵感慨道。往年一到旱季,他就得扛着水泵到处找水源,去年村里新建的抗旱站一启动,清澈的渠水就顺着新修的防渗渠流进稻田,“不光不缺水,连渠边的路都修宽了,收割机直接开到田埂边,太方便了!”

更让农户安心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长久保障”。今年,尧渡镇12个村的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面完工,新建抗旱站15座、防渗渠34.6公里、机耕路21公里,1.8万亩农田从此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渠相连”。

从田埂间的技术指导到农机库里的新旧更替,从渠道边的挥汗如雨到泵站里的机器轰鸣,东至用一件件实事、一项项举措,为农业发展“强基赋能”。如今,东至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尧乡大地上生动铺展。

(来源:尧渡镇 刁节蓝  编辑:顾静虹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