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审计公开 > 审计结果 > 财政审计结果
索引号: 11341821003287078U/202509-00002 组配分类: 财政审计结果
发布机构: 县审计局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名称: 关于公开东至县2024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9-05
废止日期:
关于公开东至县2024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05 08:29 来源:东至县审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审计法及相关规定,县审计局对2024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审计结果表明,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山水升金·和美东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从审计情况看,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

——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落实统筹财政贴息、融资担保、财政补助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用足用好政府债券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发放消费券,着力提振消费。

——民生福祉保障持续增进。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投入36亿元保障民生,50项民生实事、乡镇19件关键要事较好完成。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就业创业,及时发放困难群众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金,兜牢民生底线。支持实施主城区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宜居水平。

——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巩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成果,谋深谋细谋实重点项目。强化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加大跨部门资金统筹整合,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动态编制重点事项保障清单。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推动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

——审计整改成果更加彰显。截至目前,2023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53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达100%

一、2024年县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290万元,完成预算的101.4 %;支出444633万元,完成预算的114.7%。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0445万元,完成预算的87.4%;支出164311万元,完成预算的120.70%。社会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7853万元,完成预算的104.2%;支出27603万元,完成预算的99.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00万元,完成预算的94.2%;支出3274万元,完成预算的64.3%。本年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收入137675万元,还本支出27929万元,年末债务余额911112万元。

审计发现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借出款项未归还原资金渠道、落实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够到位。违规发放高龄津贴资金、部分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未及时缴库、个别县属国企未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社保基金少记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未公开等问题。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工作安排,重点关注罚没收入征收管理情况,审计发现县财政部分罚没收入未缴库、少数单位存在罚没财物管理制度不健全、罚没物品管理混乱、案件佐证材料不全、个别案件处罚决定超过标准上限的现象。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组织开展了县文旅局、县数据资源局、县科工局3个部门2024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审计发现存在非税收入未上缴国库、无预算支出、基本支出挤占项目资金、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不到位、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国有资产少记或未及时登记、已处置固定资产未及时核销等问题。

三、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一)东至县2023-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对全县2023年至2024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发现存在资金管理不够规范、项目管理不够合规、资产管护不够到位、效益发挥未达预期问题。

(二)2022-2024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对全县20222024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发现存在部分补贴对象不符合规定、部分农机具核验不及时问题。

四、政府性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审计情况

组织开展了血防站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县主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和百悦片区防涝工程2个项目竣工决算情况审计,审计发现存在项目设计不规范、工程结算审核不实、工程款支付与合同约定不相符等问题。

五、审计建议

一要科学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二要深化体制改革,提升财政治理能力;三要夯实整改责任,提升审计监督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