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至县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劳动教育

东至县至德小学劳动教育规章制度

阅读次数:191 来源:东至县至德小学政教处 发布时间:2025-09-22 15:29
【字体大小:

东至县至德小学劳动教育规章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建立劳动教育规章制度,对学生课内校外劳动任务提出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高劳动素养,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

一、指导原则育人为本

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引导学生参加家庭劳动、校园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掌握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因校制宜,基于我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整合周边自然、经济、文化等劳动教育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规章制度,将劳动教育落地落实,让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亲历劳动过程,以劳明理,以劳强技。融合实施,将学生的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有机结合,合理安排课内外、校内外劳动时间,灵活安排劳动必修与选修时长,实现劳动教育跨学科、跨领域实施,将劳动教育内容与德智体美相融合,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二、实施途径发挥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引领指导作用

落实“1+X”劳动教育课时制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主要用于劳动方案策划、劳动知识学习、技能方法讲解等,以此引领各年级学生顺利完成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淬炼劳动品质。在课外校外活动中恰当安排基本的劳动内容,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日常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学生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一至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3小时。对照劳动教育要求,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结合劳动清单的内容和目标,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劳动教育理念,争取家长支持,共同落实学生劳动教育制度,积极为孩子创造劳动实践机会,督促孩子养成劳动习惯。协调、动员社会相关机构,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敬老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推进措施科学设计劳动清单

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劳动能力,对照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目标要求,系统科学全面地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内容体现学生年龄的差异性、学段的渐进性和技能的梯度性。根据要求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实施举措、评价方法等,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应有作用。在梳理和组织实施时,高度关注学生劳动安全,制订必要的劳动活动安全预案,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不得将不适合学生的危险性劳动列入清单。开拓多样化劳动基地,统筹我校劳动教育资源,开拓劳动教育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为开展劳动教育创造必要条件。不断增加投入,扩充劳动教育职能,建设特色突出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立足现有条件,开发校内“种植园”“植物角”等劳动实践基地,同时有效利用学生活动场馆、研学实践基地等资源,积极开辟和打造多领域、多行业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为学校劳动周的实施及劳动教育任务的落实提供条件保障。纳入督导评价体系,结合劳动教育内容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将学生劳动知识学习和参加劳动实践、成果展示的情况真实客观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劳动教育完成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备案机制和成果展示交流机制,将劳动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督导评估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