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K168716825/201909-00016 | 组配分类: | 其他文件 |
发布机构: |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至县创建安徽省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号: | 东政办〔2019〕27号 |
成文日期: | 2019-09-06 | 发布日期: | 2019-09-06 |
各乡、镇人民政府,东至经济开发区、大渡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东至县创建安徽省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送审稿)》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9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至县创建安徽省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根据《2019年安徽省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实施以“健康传播、健康生活、健康管理、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传播健康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安徽省健康促进县标准。
(二)工作目标
1.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县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行动。
2.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2019年初基础上提高20%,或高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成人吸烟率在2019年初基础上下降20%,或低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32%。
3.全县20%的村(社区)符合健康村(社区)标准;在全县评选出不少于100个健康家庭。
4.全县60%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5.全县50%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6.全县50%的机关和事业单位达到健康促进机关标准;20%大中型企业达到健康促进企业标准。
7.全县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全面禁止吸烟。全面建设无烟环境是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创建的前提条件。
8.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健康设施建设指标达到省级相应标准。
9.有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个单位、每个村(社区)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和相应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工作制度等。
10.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基层实际的健康促进综合的干预模式,探索促进区域健康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创建周期和时间安排
开展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周期为2年(2019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安徽省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统一时间安排,我县创建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9年2月—2019年7月)。项目准备和启动阶段。制订《东至县创建安徽省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及职责;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开展基线调查和需求评估,为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做好准备。
(二)第二阶段(2019年8月—2020年10月)。全面实施创建阶段。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建设健康促进场所,创建支持性环境,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联合开展健康行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创建及干预,加强督查指导,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
(三)第三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总结评估、申报准备阶段。对照省健康促进县标准,开展自查评估,完善各项资料,全面整理建档,申报省级验收。
三、责任分工和创建内容
(一)建立健全全县健康促进体制机制、领导协调机制、制订相关政策(责任部门:县创建办公室)。
1.落实县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将健康促进县创建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制定健康促进县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成立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拟定安徽省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政策措施,指导、协调、解决创建工作的重大问题,发布工作动态信息和推广创建典型经验;督促检查县直相关部门(单位)的文件方案落实和任务完成情况。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每半年召开1次协调会议,通报创建工作进展,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2.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将健康融入本地本部门工作,在制定分管领域政策文件时充分考虑政策对健康的影响,每年制订3条以上(至少覆盖2个部门,现有政策不计入)有利于公民健康的政策性文件和措施。梳理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督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制定创建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并及时报送县创建办。
3.全面落实创建各项重点工作,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制定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
4.建立覆盖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各相关单位落实专人负责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制度。
5.加强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县卫健委、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配备工作电脑、数码相机、多媒体等必需设备;建立以健康教育机构为核心、覆盖全县所有卫生健康单位的健康教育网络,每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6.将健康促进县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投入,规范管理,专款专用。
7.制定适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工作能力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制定系列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部门。
8.通过社区诊断和需求评估,制定适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能力的健康促进县技术方案,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
9.启动创建工作后,逐级召开创建动员会。每年至少举办3次健康促进理念和策略培训。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开展健康促进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8个学时。
(二)健康促进综合干预(责任部门:县创建办公室)。
1.开展需求评估。了解全县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人群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健康相关政策出台情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工作能力基本情况。根据基线调查与社区诊断结果,选择性针对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广泛开展群体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设置干预门诊,开展健康管理,实施效果评估。
2.确定优先领域。结合健康促进县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分析全
3.定期评价干预效果。
(三)建设促进健康的场所和公共环境(责任部门:县创建办公室)。
1.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和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场所内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2.加强健康促进阵地建设。在广场、公园建立“健康主题公园”、在人流量大的地段建立“健康步道”、在社区建立“健康俱乐部”或“健康活动中心”,在窗口单位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常态化开展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和健康家庭评选。
3.全县范围内整洁环境卫生。落实生活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
4.建设无烟环境。全县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止吸烟,卫生计生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
5.对有健康问题导致影响基本生活的家庭开展适当的社会救助和社区帮扶活动,建设健康、安全、愉快、和谐、互助的社会人文环境。
6.实施签约式服务。推行重点人群全程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健康管理率达到40%、30%以上,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主要内容。建立不少于10类高危人群或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健康信息管理组织。
(四)项目监测评估督导(责任部门:县创建办公室)。
1.负责全县统一的基线调查。
2.负责全县工作阶段进展督导。
3.负责省开展的健康促进县效果评估。
4.负责编写年度全县人群健康状况及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5.负责组织对健康村 (社区)、健康家庭和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开展考核、表彰。
6.负责健康促进县评价指标体系各项内容落实。
(五)健康促进重点项目建设(责任部门:县卫健委)。
1.建立县卫健委和卫生健康机构两级健康促进工作组织体系,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围绕健康促进县创建,组织实施各项健康促进建设重点任务,加强与各部门沟通,推进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落实。
2.建立健康促进专业人员队伍。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全县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网络,明确各单位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兼)职人员。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创新健康促进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卫生计生整合模式,促进卫生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在健康促进工作中发挥作用。
4.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公开承诺建设健康促进医院,将建设健康促进医院工作纳入医院发展规划;建立例会制度,一年召开例会不少于2次;成立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科(室、中心),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组织、协调院内外的健康促进活动;有专项工作经费(10万/年)。
5.开展无烟医院建设(前提条件)。全县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全面禁烟。县级医院开设戒烟门诊。
6.建立与完善院内外开展健康促进服务的组织网络。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上医务人员健康促进技能培训;建设安全、适宜的诊疗环境,营造和谐诊疗氛围,门诊大厅设健康管理一体机等免费健康自测设备,每个科室至少有1块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和社区健康促进工作,定期举办健康巡讲(讲座)(二级以上医院每年不少于24次,一级医院不少于12次),联合或支持社区其他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健康倡导活动;开展职工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特色健康促进活动,每年至少进行1次;完成病人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估,并将结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在院内推行一病两方、五师查房、全程管理。经过建设,60%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7.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按照服务规范要求,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宣传栏、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个体化健康指导、参与式体验等方式,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健康促进县建设活动,有效落实健康教育服务内容,考核合格率达到90%以上。
8.负责“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机关”“基本健康教育服务”等指标内容的分解落实。
9.各类健康促进活动有完整的材料支撑(通知、签到、工作记录、现场图片、讲座课件、材料发放记录、各类统计等)并分类规范建档。
10.负责对肥胖人群、吸烟人群进行分类统计,经过建设,成人吸烟率下降2%,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0%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
11.负责在卫生健康系统内开展工间操活动。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比例提高30%以上,健康素养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
12.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卫生健康系统内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掌握健康教育基本技能。每年组织4次以上健康讲座,每年举办2次以上健康为主题的特色活动。
13、负责卫生健康系统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机关材料审核上报。
(六)培训和能力建设(责任部门:县卫健委)。
1.卫生健康系统。采取逐级培训方式,提高各级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县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高建设能力,提高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
2.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对健康促进县理念和策略的认识,提高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3.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熟悉健康素养、烟草控制、优生优育等基本内容,掌握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社区诊断和现场调查等基本专业技能。
(七)健康促进重点项目宣传(责任部门:县卫健委)。
1.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以提升辖区居民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为重点内容,在电视、移动媒体和新媒体播放健康公益广告,传播健康素养核心信息。组织开展健康巡讲,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质量和覆盖面,每年直接受益人数达总人口的30%。
2.结合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健康中国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艾滋病日、结核病日等)主题宣传等重点工作,开展各类健康传播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增强宣传教育效果,每年至少开展4次大型健康促进活动。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优势,有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3.负责对各部门、各卫生健康机构健康促进宣传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负责对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项目督导。
4.负责“家庭发展服务中心”(或“健康活动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建设的督导。
5.负责印发各类健康促进示范标准,发布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多形式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城乡居民对健康促进项目的知晓率。
(八)加强健康促进媒体宣传(责任部门: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县卫健委)。
1.利用电视、广播、今日东至内
2.每年组织2次以上各种媒体培训或交流。媒体倡导内容包括宣传健康促进县理念、促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活动成效等。
3.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单场活动参与人数不低于200人。
4.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知晓率达60%。
5.居民对健康促进县的知晓率达70%以上。
6.各乡镇、有关部门加强健康促进县多形式宣传,提高对健康促进县理念和策略的认识,提高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7.县政府门户网站、“今日东至”“东至县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健康教育专题或栏目,开展健康促进县宣传推广,宣传各类促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程度,为健康促进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
(九)健康村(社区)建设(责任部门:各乡镇)。
1.将健康村(社区)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居民健康的系列政策和相关措施。
2.建立乡镇、村(社区)两级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和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的两级工作网络。
3.组织开展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创建活动,村(社区)公开承诺建设健康促进村(社区),建立主要负责同志参与的协调机制,有专人负责落实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村(社区)各项工作任务。并倡导全体居民参与健康村(社区)建设,有具体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
4.广泛组织村(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健康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健康主题活动。
5.20%的村(社区)达到健康村(社区)标准;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0%以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5%以上;开展健康家庭建设评选活动,按照“健康档案完整、家庭卫生整洁、生活方式健康、个人举止文明”的标准,在全县评选出不少于100个健康家庭。
6.负责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评价标准、各类指标的具体落实,负责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材料的审核上报工作。
7.各类健康活动促进活动有完整的材料支撑(通知、签到、工作记录、现场图片、讲座课件、材料发放记录、各类统计等)并分类规范建档。
(十)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责任部门:县教体局)。
1.成立局、校两级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两级专(兼)职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人员。公开承诺建设健康促进学校,制定促进师生健康的有关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包括校内全面禁烟,食品安全,饮水和环境设施等);健康促进学校所需经费在学校经费中列支;有专人落实健康促进学校相关工作。
2.开设健康教育,开展无烟学校建设(前提条件);学生体育锻炼课时、强度、学生身体素质达到相关标准,学校学习和生活环境符合相关规定,邀请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对学校师生开展健康知识传播,每年至少1次,展示良好的校训校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设立卫生室(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机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管理机制(无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安全事故是健康促进学校的前提条件);开展家长健康互动、社区健康支持活动。
3.将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纳入规划,明确学校创建职责,公开承诺并呼吁师生参与健康促进学校建设。
4.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年度有计划总结、活动有记录、档案资料完整、管理规范。
5.组织学校开展健康促进相关培训、巡讲,提高师生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能力;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手抄报、知识竞赛等两次以上的健康促进实践活动,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
6.50%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
7.负责“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指标的落实。
8.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促进机关(教体局)材料审核上报工作。
(十一)健康促进企业建设(责任部门:各乡镇;县科经局)。
1.成立企业两级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两级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企业建设,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2.制定配套政策、文件和管理制度;健康教育有年度计划总结、活动有记录,各类档案资料规范完整。
3.开展无烟环境建设,有控烟阵地和定期宣传。
4.组织帮助各企业开展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健康讲座,有固定宣传阵地。
5.全县20%的大中型企业达到健康促进企业标准,职工对健康促进企业的知晓率达70%以上。
6.负责组织督导、考核各类企业对健康促进企业评价指标的落实。负责健康促进企业和健康促进机关材料审核上报工作。
7.县卫健委负责监督检查各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和职业防护培训,举办防护技能培训、应急演练情况。
(十二)健康促进机关(含乡镇政府机关)建设(责任部门: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1.将健康促进机关建设纳入县文明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
2.开展无烟机关(事业)单位建设。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单位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前提条件);机构内负责健康相关工作的人员每年至少接受1次专业培训,环境整洁,符合卫生相关要求,有健康活动室,配备健康管理一体机等健康自测设备,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并有健康管理专业机构进行健康管理,每年开展2次以上健康促进主题活动(如爬山、跑步、球类等)、4次以上健康讲座、2次以上健康主题集体活动(如戒烟竞赛、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等)。
3.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建设,每年至少召开2次创建工作例会,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有专人落实健康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相关工作。
4.倡议动员县直部门全体职工参与建设。
5.各单位有健康促进领导小组,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有系列健康促进文件、制度、计划总结。
6.各项健康促进活动有记录,档案资料管理规范。
7.有固定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每年更换不少于6期。
8.每年4次以上的健康讲座和2次以上以健康为主题的戒烟、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有通知、签到、现场图片、工作记录、讲座课件等资料。
9.组织各单位对职工吸烟人群、肥胖人群进行统计,职工肥胖率控制在10%以内、吸烟率在2019年初基础上下降20%。
10.开展工间操活动,提高职工身体素质,职工健康素养水平在2019年初基础上提高2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例提高到32%以上。
11.积极参与创建活动,职工对健康促进机关的知晓率达75%以上。
12.落实健康促进机关各项指标,全县50%的机关和事业单位达到健康促进机关标准。做好健康促进机关的材料上报工作。
(十三)窗口单位健康促进宣传(责任部门: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科经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旅游局)。
1.具体分工。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汽车站、公交车站和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健康促进宣传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广场”、“健康长廊”等建设以及公众场所的健康促进宣传工作。
县科经局:负责指导城区大型商场、超市的健康促进宣传工作。
县市场监管局:负责食品药品经营场所的健康促进宣传工作。
县文化旅游局:负责各景区、旅游设施、网吧、场馆等场所的健康促进宣传工作。
2.宣传方式、内容、次数。
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公益广告、宣传栏等方式定期发布健康促进、健康生活、烟草危害等核心信息,针对广大群众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促进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促进县建设的知晓率,每月至少一次。各类宣传活动有视频截图、现场图片、宣传播放记录、工作记录等资料,规范完整归档。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作配合。要将创建安徽省健康促进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重点工作同步协调推进。县创建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纽带、指导和协调作用,落实项目实施主体,建立工作网络,明确优先领域,组织开展各项综合干预活动。各乡镇负责辖区的创建工作,调动村(社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做好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完成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村(社区)创建和健康家庭评选工作任务。县财政局要将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保障经费投入。县卫健委要组织县疾控中心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基线调查,研究制定适合我县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开展健康促进县综合干预工作,在规定时间节点前提交相关资料,接受省卫计委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做到本职工作与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相结合,确保全面完成各自创建工作任务。
(二)细化目标责任,严格目标考核。按照全省健康促进县标准要求,年度细化分解创建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开展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力争达标一项,验收一项,巩固一项,发展一项。对完成任务好、工作成效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严重影响全县创建工作的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同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每年组织1-2次大型宣传活动,各主要公共场所、人口密集地带设立户外广告宣传牌或利用户外电子屏幕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各乡镇、村(社区)充分发挥已有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的主阵地作用,努力营造创建全省健康促进县的良好氛围。
附件:1.东至县“全省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东至县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责任清单
附件1:
东至县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盛国星
第一副组长:张宗发
副 组 长:喻 辉
成 员:许世宏(县委办)
洪德胜(县人大办)
廖建国(县政府办)
高传胜(县政协办)
汪云龙(县委组织部)
李永中(县委宣传部)
叶洲青(县委统战部)
曹永生(县委政法委)
李 强(县卫生健康委)
荣 誉(县直工委)
程明先(县委编办)
周革盛(县法院)
凌留楷(县检察院)
师水宝(县委党校)
章海峰(县总工会)
王连生(县工商联)
王 茜(团县委)
钱张红(县妇联)
刘汉文(县发改委)
黄正发(县教育体育局)
李桂生(县科经局)
叶旭东(县环保局)
赵敬文(县公安局)
钱争取(县民政局)
冯腊旺(县财政局)
梅庆国(县司法局)
詹召华(县人社局)
程国庆(县交通运输局)
胡忠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朱俊明(县农业农村局)
杨善勇(县水利局)
金仁安(县文旅局)
檀廷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程步新(县应急管理局)
陈坤芳(县审计局)
宋丰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唐玉龙(县统计局)
吴成模(县林业局)
朱开明(县医疗保障局)
江炳生(县信访局)
胡和胜(县扶贫开发局)
汪敬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汪忠海(县税务局)
汪正长(安东集团)
余 彬(县招商局)
金本文(人行东至县支行)
甘旺生(县残联)
罗授龙(县广播电视台)
鲍锡清(县公管局)
曹三权(县公路分局)
施为国(东至经济开发区)
陈阳生(尧渡镇政府)
郭劭忠(东流镇政府)
丁正平(大渡口政府)
刘伟祥(胜利镇政府)
桂 玮(香隅镇政府)
周俊华(张溪镇政府)
袁 芳(洋湖镇政府)
王 磊(葛公镇政府)
章 剑(官港镇政府)
陈大圣(木塔乡政府)
商爱元(花园乡政府)
李发根(昭潭镇政府)
徐宏伟(泥溪镇政府)
李应乐(青山乡政府)
钱大勇(龙泉镇政府)
王长年(县卫生健康委)
徐浩山(县卫生健康委)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健康委,李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长年、徐浩山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督促、检查、反馈各成员单位工作推进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附件2:
东至县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责任清单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解释 |
权重(分) |
评分标准 |
权重(分) |
责任单位 |
工作进展 |
一、组织管理 |
1.政府承诺 |
县(区)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将健康促进县(区)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 |
20 |
(1)县(区)政府公开承诺,得10分。 |
10 |
县政府办 |
|
(2)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如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展规划等),得10分。 |
10 |
||||||
2.协调机制 |
建立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部门职责明确。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 |
20 |
(1)县(区)长任组长得10分,分管县(区)长任组长得8分。 |
10 |
|||
(2)每召开1次领导协调会议得2.5分,两年不超过10分。 |
10 |
||||||
3.工作网络 |
建立覆盖政府有关组成部门、乡镇/街道、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专(兼)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 |
15 |
(1)查阅机构数量和工作网络人员名单。网络覆盖率100%得10分、达50%得5分。 |
10 |
县直各单位、各乡镇 |
|
|
(2)查阅培训记录,培训覆盖率100%得5分、达50%得3分。 |
5 |
||||||
4.专业机构 |
县(区)级设置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员配置率达到1.75人/10万人口。 |
10 |
(1)有独立建制健康教育机构得5分、在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有健康教育科得3分、在卫生健康委或疾控中心无健康教育科但有专人负责得1分。 |
5 |
县委编办、卫健委 |
|
|
(2)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员配置率达到1.75人/10万人口得5分、达1人/10万人口得3分、达0.5人/10万人口得1分。 |
5 |
||||||
5.专业网络 |
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促进专业网络。每单位有专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 |
15 |
(1)查阅机构数量和专业网络人员名单。专业网络覆盖率100%得10分、达50%得5分。 |
10 |
县卫健委 |
|
|
(2)查阅培训记录,培训覆盖率100%得5分、达50%得3分。 |
5 |
||||||
6.项目管理 |
开展基线调查,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了解当地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科学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
20 |
(1)开展基线调查(或社区诊断),得10分。 |
10 |
县卫健委 |
|
|
(2)完成基线调查报告(或社区诊断报告),当地主要健康问题/优先领域清晰,健康促进资源分析合理,提出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明确,得10分。 |
10 |
||||||
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各项工作进展,听取政府各部门和居民的工作建议。 |
20 |
每开展1次政府牵头、多部门的联合督导和技术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得5分,最高20分。 |
20 |
县政府办、卫健委 |
|
||
定期监测项目组织实施情况,开展项目技术评估。 |
20 |
(1)完成健康促进县(区)评估人群健康调查,得10分。 |
10 |
县卫健委 |
|
||
(2)有各类场所建设过程评估资料,得10分。 |
10 |
||||||
7.经费保障 |
将健康促进县(区)工作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 |
20 |
(1)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在当地财政立项得10分。 |
10 |
县财政局 |
|
|
(2)当地立项或配套的专项经费<30万得5分,≥30万得10分。 |
10 |
||||||
二、健康政策 |
1.宣传普及 |
卫生健康部门主动向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宣讲“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概念和意义。 |
30 |
举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专题讲座或培训班,得10分。 |
10 |
县政府办、卫健委 |
|
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各部门、各街道/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讲座或培训班,得10分。 |
10 |
||||||
工作网络和专业网络人员参加,得10分。 |
10 |
||||||
2.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 |
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在新政策制订时增加健康审查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
30 |
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得15分。 |
15 |
县政府办、卫健委 |
|
|
建立公共政策审查制度。相关部门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开发环节有专家委员会或健康领域行政人员和专家的参与,得15分。 |
15 |
||||||
3.政策制定 |
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补充、修订或新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
50 |
每个政府部门政策梳理情况报告得3分,最高20分。 |
20 |
县政府办 |
|
|
政府和相关部门补充、修订与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每制定1条政策得5分,最多30分。 |
30 |
||||||
4.跨部门行动 |
针对当地需要优先应对的健康问题,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在多部门协作、资源统筹、社会动员、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等方面取得创新。 |
50 |
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重点健康问题和重点人群的健康行动,每个行动得5分,最高30分。 |
30 |
县直各单位 |
|
|
每类创新得5分,最高20分。 |
20 |
||||||
三、健康场所 |
1.健康社区(村) |
建立健康社区(村)工作机制,建设20%健康社区(村)。 |
40 |
有健康社区(村)建设工作计划得5分,有健康社区(村)督导评估报告和工作总结得5分。 |
10 |
各乡镇 |
|
至少整理6个健康社区(村)建设案例,得5分。 |
5 |
||||||
有20%达标健康社区(村)名单得10分,有10%得5分。 |
10 |
||||||
在县(区)提供的达标社区(村)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村)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15分。 |
15 |
||||||
2.健康家庭 |
建立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机制,建设20%健康家庭,评选一批示范健康家庭。 |
20 |
有健康家庭建设工作方案和总结资料得10分。 |
10 |
|||
有100户健康家庭名单得5分,有50户得3分。 |
5 |
||||||
至少整理10户健康家庭案例,得5分。 |
5 |
||||||
3.健康促进医院 |
建立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机制,建设60%健康促进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
40 |
有区域健康促进医院、无烟卫生计生单位建设方案得5分,有督导报告和工作总结得5分。 |
10 |
县卫健委 |
|
|
有60%达标的健康促进医院名单得10分,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医院名单得5分。 |
10 |
||||||
至少整理3个健康促进医院案例,得5分。 |
5 |
||||||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医疗卫生机构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15分。 |
15 |
||||||
4.健康促进学校 |
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机制,建设一定比例的健康促进学校。 |
40 |
有区域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方案得5分,有督导报告和工作总结得5分。 |
10 |
县教体局 |
|
|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10分,有3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5分。 |
10 |
||||||
至少整理3个健康促进学校案例,得5分。 |
5 |
||||||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健康促进学校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学校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15分。 |
15 |
||||||
5.健康促进机关 |
建立健康促进机关工作机制,建设一定比例的健康促进机关。 |
40 |
有区域健康促进机关建设方案得5分,有督导报告和工作总结得5分。 |
10 |
各乡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
|
|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机关名单得10分,有30%达标的健康促进机关名单得5分。 |
10 |
||||||
至少整理3个健康促进机关案例,得5分。 |
5 |
||||||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健康促进机关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机关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15分。 |
15 |
||||||
6.健康促进企业 |
建立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机制,建设一定比例的健康促进企业。 |
40 |
有区域健康促进企业建设方案得5分,有督导报告和工作总结得5分。 |
10 |
各乡镇、县科经局 |
|
|
有20%达标的健康促进企业名单得10分,有5%达标的健康促进企业名单得5分。 |
10 |
||||||
至少整理1个健康促进企业案例,得5分。 |
5 |
||||||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健康促进企业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企业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15分。 |
15 |
||||||
7.公共环境 |
建设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公共设施,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营造促进健康的公共环境。 |
30 |
建立无烟环境工作机制,有工作计划得5分,有督导报告得5分。 |
10 |
县住建局 |
|
|
建设至少1个健康出题公园得5分。 |
10 |
||||||
评估时经过的道路、公共场所和公园步道,有禁烟标识、有健康提示、环境卫生无垃圾堆放、无烟头,得10分。 |
10 |
||||||
四、健康文化(150分) |
1.媒体合作 |
本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开设健康类节目或栏目。定期组织媒体培训会或媒体交流会。 |
30 |
建设满半年的电视台健康节目、广播电台健康节目、报纸健康栏目,分别得5分,不满半年分别得3分,最高15分。 |
15 |
县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台 |
|
组织1次媒体培训会或媒体交流活动(包括媒体培训会、交流会、通气会)得5分,最高15分。 |
15 |
||||||
2.新媒体健康传播 |
设立健康类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科普。 |
40 |
每设立1个有专人维护、定期更新(至少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类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得20分,最高40分。 |
40 |
县卫健委 |
|
|
3.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 |
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宣传时段内,开展多部门联合、单场活动人数不低于200人、线上线下联合、有媒体深入宣传的健康主题活动。 |
40 |
每举办1次符合要求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得5分,最高40分。 |
40 |
|||
4.健康传播 |
媒体积极宣传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 |
40 |
各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报道健康促进县(区)相关工作进展,每报道一次得2分,最高40分。 |
40 |
县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台 |
|
|
五、健康环境 |
1.空气质量 |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0%。 |
10 |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0%。酌情得分。 |
10 |
县环保局 |
|
2.饮用水质量 |
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 |
10 |
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酌情得分。 |
10 |
县卫健委 |
|
|
3.食品安全 |
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100%。 |
10 |
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100%。酌情得分。 |
10 |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
|
4.垃圾处理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95%,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农村) ≥90%。 |
10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95%,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农村) ≥90%。酌情得分。 |
10 |
县城管局 |
|
|
5.污水处理 |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区(创建)达到95%,农村(创建)达到85%。 |
10 |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区(创建)达到95%,农村(创建)达到85%。 |
10 |
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环保局 |
|
|
6.厕所 |
城区(创建)三类以上公厕比例≥80%,农村(创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比≥60%。 |
10 |
城区(创建)三类以上公厕比例≥80%,农村(创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60%。酌情得分。 |
10 |
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 |
|
|
7.绿地 |
城区(创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平方米。 |
10 |
城区(创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平方米。酌情得分。 |
10 |
县住建局 |
|
|
8.住房 |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 |
10 |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酌情得分。 |
10 |
县住建局 |
|
|
9.体育设施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
10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酌情得分。 |
10 |
县教体局 |
|
|
10.社会保障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 |
10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酌情得分。 |
10 |
县人社局 |
|
|
11.养老 |
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 |
10 |
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酌情得分。 |
10 |
县民政局 |
|
|
12.就业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
10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酌情得分。 |
10 |
县人社局 |
|
|
13.文化教育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
10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酌情得分。 |
10 |
县教体局 |
|
|
六、健康人群(150分) |
1.健康素养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本省平均水平,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与2015年比较) |
50 |
高于本省平均水平20%得50分,达到本省平均水平得30分,低于平均水平30%以内得10分,比平均水平低30%以上不得分。 |
50 |
县卫健委 |
|
2.成人吸烟率 |
成人吸烟率低于本省平均水平,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降低。(与2015年比较) |
40 |
比本省平均水平低20%得40分,低于本省平均水平得30分,比本省平均水平高30%以内得10分,比本省平均水平高30%以上不得分。 |
40 |
|||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高于本省平均水平,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
30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32%得30分,25%(含)~32%之间得15分,20%(含)~25%之间得5分,低于20%不得分。 |
30 |
县教体局 |
|
|
4.学生体质健康 |
学生体质达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标准。 |
30 |
95%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30分,94%以上的学生达到得20分,92%以上的学生达到得10分,低于92%的学生达到得0分。 |
30 |
|||
合计 |
|
|
1000 |
|
1000 |
|
|
Copyright © 2025 东至县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5235号-1
主办单位: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东至县政务信息中心 地址:东至县尧渡镇至德大道1号 运维电话:05667026048
邮编:247200 皖公网安备34172102000046号 网站标识码:3417210002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