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丨 长辈版 丨 版本选择 繁体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索引号: 11341821K168716825/202010-00027 信息分类: 县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0-10-12
文号: 东政〔2020〕24号 发文日期: 2020-10-12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名称: 东至县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 信息来源: 东至县政府办
内容概述:

东至县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东至经济开发区、大渡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0〕17号)有关精神,县政府决定,2020年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增3项民生工程

(一)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根据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在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因地制宜,建管一体,采取适当模式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加强粪污废弃物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管理,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出生缺陷防治。围绕《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和“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咨询、孕中期唐氏血清学三联筛查以及优生优育健康知识宣教等,促进产前筛查率稳步提高,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智慧健康建设。围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在继续推进“智医助理”基础上,加快“智联网医院”建设,面向基层打造人机协同的诊疗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安排,稳步推进“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统筹推进电子健康卡、社会保障卡、医保电子凭证与“安康码”互联互通,推广更多场景的长期广泛应用,为居民正常生活提供便利,为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支撑,推动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完善5项民生工程

(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将老旧小区智慧安防设施建设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国家及省市统一部署,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

(三)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根据国家及省市统一部署,将高职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覆盖面提高10%,将普通本科、高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

(五)文化惠民工程。考虑农

家书屋已稳步推进,转为部门日常工作。继续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农村体育活动。同时,将农村应急广播建设纳入文化惠民工程内容,建设与全县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对接的基层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和政策宣讲服务水平。

三、调整和退出3项民生工程

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单独立项,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统筹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不再单列。“智医助理”已纳入智慧健康建设统筹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健全机制,转为部门日常工作,智慧医疗不再单列。秸秆综合利用工程机制已健全,现已常态化运行,退出民生工程。

四、继续实施25项民生工程

继续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党建引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贫困残疾人康复、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美丽乡村建设、就业创业促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技能培训提升、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妇幼健康水平提升和职业病防治、智慧学校建设、学前教育促进、水环境生态补偿、水利薄弱环节治理、棚户区改造等25项民生工程。

五、工作要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工程精细化管理,提升民生工程实施质效,确保任务精细、方案精细、管理精细、施策精细,做到干一件成一件,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一)压实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各地、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生工程的组织领导,要对照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重点做好摸透情况、制定方案、精准测算、快速实施、加强管控、落实验收等环节工作,要将每一项目、每一环节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

(二)补齐民生短板。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分析在疫情防控中民生工作暴露出来的短板,及时打好政策“补丁”、补齐工作短板。要坚持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聚焦困难人员救助、“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三)强化资金保障。继续压

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确保民生工程配套资金刚性到位。各民生工程牵头部门要精准做好项目资金测算,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强化资源资产整合,不断加强民生资金保障管理,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要按照部署要求,持续加强过程管控,精准发力,聚焦突破,确保既定的目标任务按序时推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惠民政策及时落地生根。

(四)提升绩效水平。县民生办要健全民生工程考核机制,完善乡镇和部门民生工程分类考核办法,牵头汇总各乡镇、各民生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实施民生工程年度绩效目标考核情况,并根据年度重点工作适时调整相关评分指标。各项目县直主管部门要制定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和细则。同时加强第三方评估、社情民意调查,落实特邀监督员制度,形成监督合力。在政策完善、制度设计等方面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发挥导向作用。 

(五)落实建后管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产权归属、项目特点、经费来源、受益群体等因素,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合理确定管养主体,分类明确管养模式,保障落实管养经费,全面提升管养水平和质量。

(六)精细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宣传计划,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合作,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广覆盖的民生宣传平台。灵活运用信息平台、新闻媒体、公开公示栏等多种载体和方式,规范开展民生工程信息公示。同时加强舆情管理,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媒体访谈等形式,加强民生政策解读,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政策、用好政策。

 

 

                                                                                    2020年7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 县人民政府公报 2020年(第5期).pdf【621.59 KB】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