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1K168716825/202010-00032 | 信息分类: | 县政府办文件 |
发布机构: |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0-10-12 |
文号: | 东政办〔2020〕40号 | 发文日期: | 2020-10-12 |
生效时间: | 废止时间: | ||
名称: |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东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 信息来源: | 东至县政府办 |
内容概述: |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东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水产业发展中心、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2020年东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0年8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0年东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皖农科函〔2020〕793号)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重点任务,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广泛集聚资源壮大农技队伍,激发人员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实施原则。坚持创新发展,聚焦农技助力产业扶贫持续发力,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多层次载体,构建农技指导服务立体化格局。坚持绩效引领,构建全过程一体化、线上线下联动的绩效管理机制,强化以效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
(三)年度目标。建设4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主推6项绿色高效技术,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农技人员APP使用率90%以上、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1/3的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3天以上脱产培训,22个贫困村农技服务精准全覆盖。
二、重点任务
(一)切实提升农业农技扶贫实效。加大科技扶贫技术供给,细化任务要求,提高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提升技术服务的精准性和效果持续性。立足特色产业扶贫、贫困村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农技人员服务2个有生产能力和技术需求、在当地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科技特派员联系贫困村;组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帮扶贫困村、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助力脱贫致富。围绕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针对性培养乡土农技人才,加大特色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高特色产业扶贫持续带动力。
(二)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立足职责履行和发展要求,准确定位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确保专门岗位、专门人员履行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支持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组织协同开展农技服务,鼓励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支持鼓励联合农业科研院校开展农技服务、农技人员培训、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支持引导企业、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服务,壮大社会化农技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承担公益性农技服务。
(三)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在职研修、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打造成“一懂两爱”、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立足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组织人员参加省级、市级示范培训,开展县级农技人员培训。制定指导服务业绩考评激励,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四)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构建村有科技示范主体、镇有科技示范样板、县有产业示范基地的多层次农业科技示范体系。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遴选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示范主体,完善农技人员对口精准指导服务机制,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永久牌”农技服务专家队伍,切实发挥其对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辐射带动能力。聚焦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年度主推技术推广,建设东流优质稻、龙泉水稻全程机械化、官港湖羊养殖、大渡口鳜鱼养殖等4个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主推技术,开展农技指导和培训服务。示范展示基地统一树立“2020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标牌样式除名称外其他不变)。以科技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增效为主要路径,强化科技、人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驱动和引领作用,打造科技强镇、智慧农场、生态循环农场等农业科技展示样板,形成科技要素驱动、可借鉴可复制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五)大力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完善政产学研推用“六位一体”协同推广模式,整合农技推广资源,积极开展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工作。遴选发布项主推技术,组建主推技术指导团队,形成“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入户到田,提高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
(六)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全力推进农技推广在线服务,通过APP、微信群、QQ群、直播平台等网络媒介,组织农技人员、专家在线开展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服务。实施线上考核和成效展示,示范基地、人员培训、示范主体等年度任务实行全程线上动态展示。承担年度任务的所有专家、农技员、服务主体,均须在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服务做法和具体成效。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和年度任务线上应用,作为农技人员培训的基本课程。
三、补助资金用途及标准
2020年,我县补助项目资金总额80万元。拟安排:
(一)基层农技推广服务。
1.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发生的交通费、误餐费、通讯费等支出,该项支出不超过资金总额的25%。
2.用于聘请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发生的差旅费、交通费、劳务费等支出,按专家服务次数计算。
3.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完成农技推广重大任务并由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评价的绩效奖励,该项支出不超过资金总额的5%。
4.用于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发生的费用,该项支出不超过资金总额的5%。
(二)农业科技示范。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展示所需的农(兽)药、化肥、饲料、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投入,以及组织展示、观摩培训活动等发生的费用支出。
(三)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发生的费用。
四、实施要求
(一)强化统筹协调。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统一组织(种植、畜牧、水产、农机等行业)任务实施,统一报送信息,统一组织服务,统一督查通报,统一考核奖惩。定期开展实施情况调度,准确掌握执行进度,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规范过程管理。严按项目实施要求,规范过程管理,完善各项农技推广制度、编制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网络图并上墙公布,实行农技人员工作任务公开制。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统一制挂中国农技推广标识;新增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分别制作胸牌、门牌,发放技术指导员手册并规范填写。
(三)加强资金监管。实行资金专账管理和审计报告制度。资金支付按照报账制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严禁用于发工资、办公经费、基础性农业科研、购买农业科技成果和专利以及与技术推广服务无关的其他支出,确保专款专用,对截留、挪用等违规违法行为,将严肃处理。
(四)强化绩效考核。以农技推广服务实效、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核心内容,建立三方联合考评机制,出台绩效考核措施,对农技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农民对服务满意情况和技术水平等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与表彰奖励、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相挂钩。
(五)加强宣传交流。挖掘任务实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可复制及可推广的典型模式,总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灾、保障农业生产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做法等,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进行推介宣传,全方位展示农技推广体系良好形象和作用发挥情况,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技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