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 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主题分类: | 国土资源、能源 / 东地灾 |
名称: | 东至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东至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文号: | 东地灾〔2024〕3号 |
成文日期: | 2024-04-18 | 发布日期: | 2024-04-18 |
政策咨询机关(起草人): | 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修复股 | 政策咨询电话: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现将《东至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4月18日
报: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省地环总站池州市监测站
抄:县政府办公室、县应急管理局
东至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及省自然资源厅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池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东至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等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研判2024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谋划年度重点任务,做好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质灾害危害,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2023年度,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6起,均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无人员伤亡。2024年度至今,全县已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1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无人员因灾伤亡。
根据2024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8处,分布全县12个乡镇,涉及339户1318人,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均为小型隐患点,分别为崩塌72处、滑坡48处、泥石流5处和地面塌陷3处。现有切坡建房点243处,涉及11个乡镇243户1017人。
二、地质灾害预测趋势
(一)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预测。暴雨或持续降雨是当前我县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根据省市预测:2024年汛期(5–9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成,有较明显的降水集中期,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6月中旬入梅,接近常年(6月15日);7月中旬出梅,较常年(7月10日)偏晚;梅雨期偏长,梅雨量偏多,梅雨强度偏强。影响台风2~3个,较常年偏多,主要出现在8–9月。有强降水时,局地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高,要注意防范集中强降水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关县(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防灾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预测。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开发和矿山开采等大规模工程活动,将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2024年应重点抓好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区建设项目的危险性评估及相关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督导检查等工作,减少或消除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全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结合今年降雨趋势预测,2024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较近五年平均水平偏高或接近,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三、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一)地质灾害防范期。全年应加强降雨、冰冻、台风和各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汛期(2024年5-9月)。其中3-5月主要防范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6-7月主要防范梅汛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7-9月份主要防范台风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10月-2025年2月重点防范低温雨雪天气引发的崩塌和滑坡;梅雨期间地面塌陷灾害发育,后期持续性的干旱应加强防范各类工程活动引发地面塌陷。
(二)重点防范区域。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类负责的原则认真做好下列重点防范区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1、东部中低山丘陵地质灾害防范区域
行政地域:葛公镇、花园乡、张溪镇、尧渡镇。
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及采空地面塌陷、水库岩溶渗漏。
2、南部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地质灾害防范区域
行政地域:尧渡镇、龙泉镇、昭潭镇、木塔乡、泥溪镇、官港镇。
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
3、西北沿江岗地平原地质灾害防范区域
行政地域:胜利镇、洋湖镇、香隅镇、东流镇。
灾害类型: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
(三)重点防范对象。我县重点防范对象为受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集市、村庄、安置点、聚居区及旅游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山区切坡建房形成的高陡边坡和饮用水水源地。2024年,全县确定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重点监测对象,各乡镇应逐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防灾措施,确保防范对象安全。加强龙泉河、尧渡河、黄湓河等流域内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防范工作。
(四)重点防范灾害类型。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高、突发性强、防范难度大的特点,是造成我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应作为重点防范类型。
(五)重点防范时段。
紧盯强降雨、极端降雨、持续性降雨、夜间降雨和旱涝急转等情形,加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频次,做到灾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应急响应区间,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坚持分管领导和专业技术队伍“驻所包镇”工作机制。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防范灾害、保障安全为目标,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四大工程”建设,着力提升防范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机制,严防“群死群伤”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全面落实政府主导、行业共治、全民参与的防治管理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应急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会商调度和联防联控防灾机制,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主动防控,时刻保持警惕,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开展排查调查,夯实群测群防体系。扎实做好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制度,重点加强人员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重要交通干线、旅游景区、临边临崖临沟、切坡建房房前屋后等区域巡查排查力度。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各乡镇政府要加快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管理,坚持“动态核实、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经核查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的,及时纳入管控范围。充分利用监测设备综合遥感识别、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和全市风险普查成果,结合群众报灾和隐患点核查情况,研判可能发生的风险,科学进行评估,逐点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巩固基层在防灾工作链中的突出地位,强化以村组、社区、基层单位、景区和施工工地为单元,群众自觉主动参与防灾的群测群防模式,确保预案覆盖率、群测群防网络覆盖率和隐患告知率三个百分百。要及时向社会公布隐患点及风险区基本信息、防灾措施和各级各类防灾责任人名单。
(三)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关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订完善本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应急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好各系统行政力量、专家团队、技术人员、群测群防员、应急物资装备等,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合力。重要基础设施、交通干线、风景旅游区、在建工程等要制定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方案。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的水利、交通、在建工程项目、矿山企业等受威胁群众、防灾工作相关责任人等开展突发地质灾害综合演练,演练务求实效,要突出“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切实提高预案的实际操作性,提升人民群众的主动防灾避险能力。
(四)组织宣传培训,持续提升公众防灾意识。继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主汛期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各乡镇政府要统筹专业力量开展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宽领域的地质灾害防灾救灾知识宣传培训,重点面向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行政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群众、僧侣、农家乐经营者、在建工地负责人等,持续提升基层干部、防灾责任人、网格监测员和受威胁群众风险防御意识和能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全覆盖向社会公众广泛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使群众在防灾工作中发挥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
(五)严格值班值守,确保防灾信息畅通。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应急、气象、防汛等信息共享,严格执行灾(险)情报告制度,规范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和避让转移信息等的收集、统计、上报工作,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客观、准确、全面。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期间,各级各部门防灾责任人必须在岗在位,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必须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六)强化监测预警,坚持主动防灾避险。县级自然资源、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要坚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联动机制,遇灾害天气时加强信息共享与会商;持续升级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和联动机制;切实做到“有预警就有响应”,实行逐级“叫应”和督查制度,有效落实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响应行动。按照“多级递进、逐级精细”要求,县(区)级预警侧重于细化预警级别和区域。优化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布局,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坚决落实提前转移,在发布高级别预警及应急响应或发现成灾迹象后,果断封闭危险区域,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转移,必要时应采取强制转移措施,主动避险避灾。
(七)推进避险搬迁,有效规避地灾风险。要进一步深入推动避险搬迁工作,对风险等级高的隐患点,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生态移民等政策,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实施搬迁避让,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搬迁后续政策扶持力度,使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威胁对象已经全部搬迁的危险区域,要保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继续巡查监管,杜绝受威胁对象返居、新建房屋等,防止出现新的隐患。
(八)实施工程处置,逐步消灾减灾。要科学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和应急排危除险工作,自然资源、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工程治理项目的支持与监督管理。要加快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实施月通报、周调度制度,确保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对于资金投入相对较小、设计方案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大应急排危除险工作力度,做到即发现即排除。加强对在建治理工程的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已经投入使用的治理工程,要及时开展“回头看”,采取清淤、加固、修缮等措施进行维护,确保治理工程长期稳定安全运行。
(九)建立科技防灾,提高防灾服务能力。县级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深入分析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规律,基于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相关单位深度合作,充分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早期识别、监测预警、综合防治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创新网格化管理、服务方法,探索点面结合的精细化风险“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和“人防+技防”双防机制,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和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值班电话:0566—7028621
值班传真:0566—7028621
县应急管理局值班电话:0566—5298259
值班传真:0566—5298268
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电话:0566—2819702
传真:0566—2819702
省地环总站池州市监测站电话:0566—2819133
传真:0566—2819133
附件:1.东至县2024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2.东至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目标任务表;
3.东至县2024年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监测网络表;
4.东至县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调查数据库统计表。
附件1 东至县2024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序号 |
重点防范区域 |
责任单位 |
重点乡(镇)、街道 |
防范灾种 |
1 |
东部中低山丘陵 |
东至县人民政府
|
尧渡镇、葛公镇、张溪镇、花园乡 |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及采空地面塌陷、水库岩溶渗漏 |
2 |
南部低山丘陵山间盆地 |
龙泉镇、昭潭镇、木塔乡、青山乡、泥溪镇、官港镇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
3 |
西北沿江岗地平原 |
胜利镇、洋湖镇、香隅镇、东流镇 |
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 |
附件2 东至县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目标任务表
序号 |
目标任务基本情况 |
主要 威胁 对象 |
防治方案 |
完成 任务量 |
年度目标 |
完成时间 |
防治责任单位 |
防治资金来源 |
备注 |
|
项目名称及位置 |
灾害类型 |
|||||||||
1 |
东至县官港镇洪畈村水龙组高湾山9号、33号屋后滑坡 |
崩塌 |
2户10人 |
工程治理 |
完成治理 |
完成验收 |
2024.12 |
东至县人民政府 |
中央补助资金,责任单位自筹 |
|
附件3 东至县2024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监测网络表
序号 |
灾害点 |
灾害 类型 |
规模特征 |
危害性 |
防灾措施 |
县(区)政府 责任人电话 |
镇政府 责任人电话 |
村级负责人电话 |
监测员电话 |
备 注 |
1 |
东至县尧渡镇 尧河社区金子牌森林公园西南侧崩塌 |
滑坡 |
小型 |
威胁10户30人 |
1、加强监测 2、搬迁避让 |
东至县 陆林139****7996
|
袁蕾158****4245 |
郑国忠137****4355 |
郑国忠137****4355 |
|
2 |
东至县尧渡镇河西社区胡村组 |
崩塌 |
切坡建房形成岩质高陡边坡,节理发育,岩石较破碎,最近处距房屋仅1米,时有岩石掉落 |
威胁9户39人 |
1、加强监测 2、工程治理 |
凌 星138****3322 |
余卫东133****1834 |
胡仁贵182****7361 |
|
|
3 |
东至县葛公镇 徽道村双胜组左岸(祠堂后山)等15户 |
滑坡 |
轴向长300m 宽约100m 厚2-3m |
1995年首发, 目前威胁13户55人(两户已搬迁) |
1、加强监测 2、避让搬迁 |
张卫红189****7506 |
王有方 136****4973 |
胡先贵 133****2953 |
|
|
4 |
东至县葛公镇 桥联村苗竹湾 |
泥石流 |
发育多条泥石流沟 |
1995年初发,目前威胁9户22人 |
1、加强监测 2、搬迁避让 |
徐 浩 189****7868 |
袁绍锋 159****6218 |
汪五一 153****9572 |
|
|
5 |
东至县葛公镇 桥联村学坞组 |
泥石流 |
发育多条泥石流沟、小型 |
威胁13户64人 |
1、加强监测 2、搬迁避让 |
徐 浩 189****7868 |
袁绍锋 159****6218 |
朱才龙139****5873 |
|
序号 |
灾害点 |
灾害 类型 |
规模特征 |
危害性 |
防灾措施 |
县(区)政府 责任人电话 |
镇政府 责任人电话 |
村级负责人电话 |
监测员电话 |
备 注 |
6 |
东至县葛公镇 同春村龙股组 |
滑坡 |
小型 |
威胁7户19人 |
1、加强监测 2、避让搬迁 |
东至县 陆林139****7996
|
许日辉189****0086 |
郑志芳 133****8699 |
王兴军153****7625 |
|
7 |
东至县木塔乡 中园村金桥组 |
崩塌 |
小型 |
威胁20户57人 |
1、加强监测 2、避让搬迁 |
李耀文 189****9736 |
沈腾军 138****8681 |
沈双林136****9466 |
|
|
8 |
东至县龙泉镇三源村万源组 |
崩塌 |
小型 |
威胁5户24人 |
1、加强监测 2、工程治理 |
章文俊150****7422 |
范金牛139****2236 |
范金牛139****2236 |
|
Copyright © 2025 东至县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5235号-1
主办单位: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东至县政务信息中心 地址:东至县尧渡镇至德大道1号 运维电话:05667026048
邮编:247200 皖公网安备34172102000046号 网站标识码:3417210002
本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