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需求导向的科技成果供给。围绕应用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成果转化等,建立面向企业征集科研项目的常态化机制。完善科研分类评价考核,明确应用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任务。充分发挥池州学院等地方高校作用,鼓励学科设置与我市产业需求、企业需求深度对接,推动市校全面战略合作。二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大力推广“创新成果+园区+基金+‘三重一创’”科技成果转化“四融模式”,汇聚科研单位、企业、基金、开发区等创新主体,搭建成果、资金、技术互通平台,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政府职能从主导合作创新向服务合作创新转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以知识产权为纽带,探索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围绕主导优势产业链向高端攀升的需求,发挥高校、政府、园区等多重主体的协同作用,将研发优势、人才优势与市场优势、资本运作优势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具有产业技术研发、专业技术服务等产业集聚功能的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构建重大科技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