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文件库 > 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县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 安全生产监管 / 减灾救灾
名称: 【负责人解读】【图片解读】东至县应急管理局包尧玲同志解读《东至县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4-25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负责人解读】【图片解读】东至县应急管理局包尧玲同志解读《东至县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3-04-25 08:49
来源:县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1794
字体大小:[||]

近日,县应急管理局正式印发《东至县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便于理解掌握《方案》内容,扎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落实防汛抗旱工作“最后一公里”。根据县防指决策部署和《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东至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东至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文件,编制本《方案》。

二、起草过程

  (一)加强领导,落实编制工作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研究部署《方案》编制工作,对《方案》的站位立意、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呈现形式以及编写质量、时间进度等提出要求。分管负责同志对《方案》编制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把任务落实到专人,强化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深入调研,广泛收集编制素材。3月初,在《方案》编制期间,县防指办奔赴包括试点在内多个乡镇开展调研考察,在掌握基本信息后初步编制《方案》,及时召开《方案》内部评审会,一致认为《方案》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评审人员同意通过。
  (三)集思广益,积极开门征求意见。4月13日印发《关于征求〈东至县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面向市防指、各乡镇防指及县防指办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均无修改意见,24日正式文件出台。

三、工作目标

聚焦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提升,围绕“五个强化、五个提升”即:“强化防汛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分批开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到2024年完成建设任务,建成上下贯通、责任压实、响应快速、防控严密、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基层防御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水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

四、主要内容

(一)强化防汛责任落实。健全完善乡级防指,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明确负责乡级防指日常事务,在应急响应期间,乡级防指成立指挥协调、抢险救援、生活保障等应急工作组,分工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有防汛抗旱任务的村(社区)汛期成立防汛抗旱小组。建立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级包保责任人及其包保具体职责。乡、村(社区)制定值班值守制度,明晰值班职责,严格执行乡级防指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村级防汛小组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巡查值守。

(二)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县防指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专业指导,配合乡级防指对辖区风险和隐患部位(区域)进行排查,掌握风险和隐患底数。乡级防指会同部门对辖区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排查,逐一确定需要转移的对象。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以高、中、低标识风险程度,建立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对排查出的险工险段、阻水障碍等建立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限时销号。对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实行清单动态管理。每年汛前将灾害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整改清单、需转移对象清单报县防指办备案。

(三)强化预警响应联动。县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密雨量、水位监测站点,优化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布局,乡级防指要及时对接收到的各类预警信息进行研判,村(社区)要配齐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和工具,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建立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防范应对。

强化预警和响应措施衔接,建立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人员一一对应清单,向需转移对象建档立卡户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建立人员转移保障制度,对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组织、人员转移次序、转移完成时间、转移人员管控等作出具体要求。建立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巡查路线、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等。乡镇、村(社区)至少分别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

(四)强化应急要素支撑。乡镇、村(社区)要整合辖区民兵、消防救援站人员、公安干警、森林防灭火人员、企事业单位青壮年干部职工等组建基层应急队伍。乡镇要有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含代储点),村(社区)要有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含代储点)。明确物资储备品种、数量,乡、村应按要求储备到位。乡镇要有1至2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少于100人的乡级避灾安置中心。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村(社区)至少有1个规划安置人数不少于50人的村级避灾安置点。乡、村(社区)两级要编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点明确职责分工、风险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递、风险管控、转移避险等内容。加强信息化支撑,将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应用到乡、村级防汛责任人,县防指推动县级应急指挥中心贯通到乡镇。

(五)强化人民防线基础。乡级防指制定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每年汛前至少组织1次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等岗位培训。乡镇每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需转移对象转移避险实战演练,演练侧重检验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群众知情参与。乡镇、村(社区)做好演练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的汇总、存档。乡级防指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通过广播、网络和警示教育片、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民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作为今年防汛抗旱的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乡级防办明确专人负责,认真组织编制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指定专人负责。

(二)落实经费保障。统筹资金,加大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投入,保障相关经费落实到位;对工作推进有力的地方,县级将统筹中央自然灾害救灾等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三)加强督促指导。乡级防指在县防指指导下,切实加强对村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县防指建立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月报制度,乡级防指每月28日前将进度报表上报县防指办。

 

 

解读科室:应急指挥中心

解读人:包尧玲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529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