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东风送暖 至优服务 / 媒体聚焦
东至@中央1号文件 全力打好春耕生产“主动仗”!
浏览次数:68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3-05 11:12

沃野春潮涌,田间春耕忙。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开春以来,东至县各地抢先抓早,从技术指导到物资筹备,从良种选育到田间管理,全方位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全力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一幅火热的春耕画卷在广袤的田野之间蓬勃展开。

田间地头“送良方”

农业科技人员走村进组、深入田间,是春耕画卷中最活跃的亮色。

立春过后,木塔乡5000亩油菜进入了春管的关键期。该乡扎实布置落实油菜春管工作,下派干部和农技人员20余人深入一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精准到户到田。“我们加大苗情调查,按照‘促弱控旺,优化群体,病虫和倒春寒兼防’纲领,对苗小、苗弱的田块精准补肥,喷施生物调节剂,促进作物深扎根,提高植株抗冻性;同时,做好病虫监测防控,切实抓好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该乡农技人员介绍说,“目前,全乡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花期将至。”

开春以来,洋湖镇科技特派员闻祥俊与其他8人一起,每天穿梭于田间地头,“零距离”为农户“把脉开方”,或者通过远程指导、线上培训的方式为农业生产送技献策。“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我们采用绿色防控和植保无人机的方式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不仅节省用药,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显著提高小麦的增产潜力。”闻祥俊介绍说。

“除了对主粮生产‘一对一’进行定点服务,我们还针对本镇的特色产业食用菌、油用牡丹、瓜蒌、油茶等项目开展专项技术培训。”洋湖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冬今春以来,该镇有效指导全镇600万棒食用菌产业、5000余亩油茶基地、3000亩牡丹基地做好产业发展,并指导全镇50亩以上种粮大户95人做好春耕备耕。

种苗培育是春耕生产的核心。来到青山乡东阳村水稻育苗现场,农户们正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熟练地进行着拌土、摆盘、覆膜等一系列工作,现场一片繁忙。“我家采用油菜和水稻的轮作模式,当前正是水稻育苗的关键期,在农技专家的倾心指导下,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青山乡东阳村村民刘炳辉说。

农资农机“弹药”足

“进货的时候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化肥农药的产品质量,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在县城的一家农资经销店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一边细致地查看店内的成品化肥养分含量、颗粒均匀度等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一边叮嘱着经销人员。

从化肥到农药,从种子到农机,农资是春耕不可或缺的“弹药”。

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东至县各个地方积极调配资源,引导本地农资公司对合作社、种植大户按时足量配送农资;向农户提供优质良种和肥料,让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香隅镇科学研判春季农业生产需求,积极协调农资经营企业,提前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储备和调运,并建立农资经营网点整体联动储备保供机制,确保春耕生产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截至目前,该镇已储备种子120吨、化肥965吨、农药3.4吨。

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全县各地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检修、保养拖拉机、播种机、植保机等农机具,确保以最佳的性能、最好的状态投入春耕生产。

龙泉镇积极响应农机报废补贴政策,安排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向农户宣传农机报废补贴范围、补贴标准等,大力推进报废农机补贴工作,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每一项农机都有相应标准的补贴,听说连手扶拖拉机都能补贴到1500元。我准备购置一批新机,这下没有后顾之忧了。”龙泉镇古楼村种植大户陈元生高兴地说。经过摸排,该镇今年共有105户农户有申报农机报废补贴意向,拟报废农机共计186台。“我们鼓励农户‘以旧换新’,积极购置新型高效设备,为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龙泉镇农机站负责人刘峰说。

“产后服务”走在前

近些年来,东至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改造高标农田5万亩,完成“旱改水”3100亩,新增耕地不少于1500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9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9万吨以上。

为促进粮食生产提质进档,东至县成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扎实做好粮食产后服务工作。截至目前,东至县共建成五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烘干能力达到2560吨/批,并通过“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进一步化解农户种粮难、卖粮难、储粮等难题,为粮食丰收“锦上添花”。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清理烘干、分级定等、分仓储存、分类加工等服务。粮食产后服务得到推广普及后,湿粮破碎、霉变等损失率降低,促进了粮食节约减损,降低粮食损失约2个百分点。”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给全年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东至县聚焦“两重两新”,科学谋划水利项目,2025年拟投资226亿元,实施4类16个项目,着力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推进新建大中型、大型灌区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灌溉效率和用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春意融融,丰收再望。在当下的这场春耕“大合唱”中,一系列“硬核”举措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保障图”,为新一年的农业丰收打好了基础,力保农业生产“开门红”。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汪崇峰  编辑:顾静虹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