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众救助民生实事】东至县“建优强”做实困难群众医保民生实事
为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东至县坚持从“建机制、优服务、强监测”上发力,提升困难群众参保质量、优化医疗救助经办服务、做好预警人员综合帮扶,做实做细困难群众医保民生实事,持续巩固医保脱贫攻坚成果。
建机制,把好政策精准落地“方向盘”。健全共享机制。健全与民政等5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困难群众身份信息和动态调整数据,确保特困人员等7类困难群众资助参保、待遇给付、动态覆盖有效衔接。截至11月底,分类资助参保26620人,动态调整2662人次,资助金额784.53万元。强化制度保障。三重保障梯次减负加倾斜救助托底,依序织密织牢“小病、大病、重病”基本医保“安全网”,截至11月底,三重制度累计保障特困、低保、监测对象4.7万人次,支付9330.8万元,综合报销比例90.9%。规范新增待遇。明确动态增加医疗救助对象从身份认定之日次月起享受医疗救助待遇,对因时间差未享受待遇进行追溯补偿,确保医疗救助待遇“应享尽享”。截至11月底,追溯救助76人,发放救助金额135.29万元。
优服务,用足行政效能提升“工具箱”。创新经办模式。引入商保公司与医保经办机构合署办公,共同经办救助受理、材料审核、待遇兑现、监督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提升医疗救助经办效率,定点医药机构资金垫付周期由3个月缩短至1个月。延伸服务触角。为乡村基层医保服务站点配备查询一体机等硬件设施,方便困难群众就近就便查询参保状态、打印结算清单、申领医疗救助金等14项经办事项。截至11月底,三级服务网络办件8.5万件次,其中代办困难群众服务事项约1.3万件次。提升结算服务。积极推进困难群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异地就医备案线上办”,持续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垫付压力。截至11月底,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192人次,跨市、跨省直接结算率90.1%。
强监测,织密致贫返贫预警“安全网”。落实常态监测。实施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及时向县民政、农业农村部门推送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超1.5万元的困难群众以及超3万元的普通参保人员,精准识别帮扶困难群众。截至11月底,推送预警信息632条,涉及个人自付金额2601.64万元。规范申请救助。“政策宣传+数据筛查+程序确认”,对符合条件的因病致贫重病患者给予救助,提高救助时效性。截至11月底,兑现依申请救助318人,救助金额412.46万元。拓展监测范围。建立未参保人员清单,并纳入医保助力乡村振兴风险台账管理,加强与乡镇等协作,开展参保清零行动,一户一人精准滴灌参保“红利”。截至11月底,上门动员未参保人员主动参保102人。
(撰稿人:朱慧妍,审核人: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