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至县规划蓝图 > 年度计划

东至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阅读次数: 来源:东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5-04-10 20:18
【字体大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统筹三区发展,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转型升级放在重要位置,以项目建设深化年、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年、城市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效,投资保持增长14%。突出抓好项目落地率、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形成集“指导、谋划、调度、推进”一条龙的项目工作机制。计划建设省“861”项目44个,县重点项目60个。按照“续建项目要确保,功能性项目要补齐,民生项目要兜底”的原则,科学实施县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围绕国家投资领域的“七大重大工程包”,分级分类谋划一批牵动性强、事关“十三五”发展的重大项目。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新引进规模项目95个,竣工投产项目62个。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升级文化旅游消费,出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贯彻实施意见,推介东至文化旅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6%。发展养老健康服务消费,探索在老年公寓建立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引导个体工商户、小微商贸企业入规纳限,新增限上企业10家,加快汉唐建材、洁源汽贸城建设,促进消费市场扩规升级,实现限上企业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发挥民营企业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大 “个转企”、“企入规”工作力度,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65%。壮大骨干外贸企业,加强对普洛康裕等新投产企业的出口业务服务,争取进出口实绩增长10%以上。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承接实施好省市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运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推行政府权力网上运行,提升县政务中心能力建设。继续抓好财税金融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有序推进“营改增”扩面工作。发展普惠金融,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力争“新三板”挂牌2家、四板挂牌1家。加强金融监管,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符合县情的PPP投融资模式,建立县级PPP项目库向社会推介。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决策程序。实施投资项目“编码”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规范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探索社会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统筹推进其他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按省市时序要求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开发区和县内集中区为重点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加快菱化化工、海峰化工等企业重组,争取技改投入44亿元,占工业投入的70%。引导企业加强“两化”融合,新增智慧企业10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产业,争取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75亿元。鼓励企业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8个,专利申请500件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专业咨询产业。研究出台电子商务、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东流港区现代物流园、徽商物流园建设,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落户。

(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深入推进粮食产业提升行动和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粮油棉万亩高产示范点9个。发展健康养殖,新增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场 10家、省部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继续实施“411”转型倍增计划,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产值42亿元。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8.63万亩,土地开发新增复垦耕地1500亩。做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深化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美好乡村建设。出台美好乡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美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建设第二批10个省级示范村和27个中心村。实施县乡道升级改造和危桥加固项目,启动县城至南部山区乡镇农村公交改造工作。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高起点编制“十三五”规划。树立片区化理念,强化县域空间布局,加强重大政策研究和重大项目谋划,聘请高水平机构编制统领全县发展全局的“十三五”规划。同步完成《东至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编制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融合协调。鼓励乡镇、开发区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加快尧东一体化建设。完成一级公路桥梁涵洞、路基建设,建成金字牌农贸市场、城北客运中心站,完成城北三路、城南路网等工程建设。推进县城区企业“退城进园”,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优先、滚动开发”的原则,加快滨湖园区和站前区建设。加强东流工业集中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争取集中区面积拓展0.5平方公里。注重产城融合。积极盘活开发区闲置和低效用地,提高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推进东至经开区企业后勤区建设,投入使用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建成公用码头一期罐区。推进大渡口经开区华润燃气、中心城区双回路供电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产业招商步伐,以产业集聚人气。

(六)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工作。建立节能预警调控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减少对煤源热的需求,切实将有限的新增能源消费优先配置到优质项目中去。做好非工领域节能工作,挖潜全社会节能空间。多管齐下开展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抓好总量减排工作。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源头防控,推进东流工业集中区污水管网与县城污水处理厂连接线工程,确保大渡口污水处理厂、县城垃圾填埋场、乡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使用。完成东至经开区企业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实施通河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严控农村面源污染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对照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弱项指标,加强技术支撑,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新增造林4万亩。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实施大渡口、胜利整村推进拆旧建新项目。

(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继续压缩“三公”经费支出,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投入,完成33项民生工程任务。强化民生工程绩效管理,健全民生工程项目建后管护机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推进“全面改薄”计划。推进泥溪镇教育园区建设,秋季学期启用城南小学。谋划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成市民文化公园,组织开展以节庆为主体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加快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和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进度,改扩建洋湖、木塔、泥溪卫生院业务用房。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2500人,发放就业小额贷款3500万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500套。完善创新社会治理。严格安全生产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