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至县规划蓝图 > 规划计划解读

【部门解读】县数据资源局解读《“十四五”数字东至建设规划》

阅读次数: 来源:东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1-10-11 09:04
【字体大小:

一、起草背景

建设“数字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数字江淮”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构建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数字“新基建”加快推进、数字红利加速释放的关键阶段。

二、起草依据

本次规划编制参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数字江淮”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池州市“十四五”数字池州建设规划《东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上位法和上位规范性文件。同时,研究东至县“城市大脑”、“红色信e贷”、全域旅游等10余项政策性文件及智慧城市、网络安全、数字中国等行业报告30余份,形成了《东至县“十四五”数字东至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三、制定过程

我局于20209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文件,并通过问卷调研与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各部门及化工、医疗等行业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工作。总计发放调研问卷30余份,现场访谈20余次,访谈人数超过50人次,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了数字东至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提出“十四五”数字东至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于202012月中旬形成《规划》初稿。20211-2月,组织召开多次内部座谈会,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3月份,向全县各部门征求《规划》修改意见;4月初,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经专家现场质询及研讨,本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四、工作目标

2025年,“数字东至”建设全面深入。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领域进一步扩大。城市大脑全面建成,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不断完善和丰富,为东至县发展持续赋能。产业发展现代化的局面全面形成,促进东至县经济发展迈向新的台阶。基本形成以“基础扎实、应用协同、产业升级、安全有序”为主要特征的数字东至发展新格局。

五、主要任务

《规划》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础形势。包括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发展形势3项内容。其中,发展现状部分,从数字基础支撑、电子政务建设、公共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总结数字池州发展现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数字基础设施仍需完善、数字政府协同治理不够精细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以及数字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面临形势部分,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融入“数字长三角”、贯彻“数字中国”和“数字江淮”决策部署、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池州高质量发展等四方面,分析了数字东至建设面临的形势。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总体框架4项内容。其中,指导思想部分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战略,统筹推进设施新型化、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长三角一体化。基本原则是“创新引领,数据驱动”“政府引导,多元共建”“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夯实基础、安全可控”。总体框架部分提出按照“11342”的总体思路构建“数字东至”任务框架体系,“1”即构建一个泛在高速、全面感知的数字城市基础设施体系,“1”即建设东至县城市大脑及城市运营指挥中心,“3”即实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公共服务三大领域应用建设,“4”即即培育数字新兴产业、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服务业及农业数字化转型,“2” 即向下通过建设数字乡村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向上对接数字长三角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发展目标主要是到2025年,“数字东至”建设全面深入。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领域进一步扩大。城市大脑全面建成,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不断完善和丰富,为东至县发展持续赋能。产业发展现代化的局面全面形成,促进东至县经济发展迈向新的台阶。基本形成以“基础扎实、应用协同、产业升级、安全有序”为主要特征的数字东至发展新格局。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包括夯实数字基础支撑、打造智慧城市中枢、建设高效数字政府、增强数字社会治理、优化数字公共服务、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促进数字化融合发展7项内容。

夯实数字基础支撑部分,围绕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汇集和处理等全生命周期,提出加快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健全数据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加强数据治理和分析应用等方面构建完善数据资源体系;贯彻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大力推进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培育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政府、企业、重点行业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靠。

打造智慧城市中枢部分,规划将“城市大脑”作为“数字东至”建设的总抓手,整合现有资源,基于东至县数据中心,打造东至县城市大脑,建设数据、业务、智慧中台以及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利用大数据、物联网、GIS、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政务管理、城市治理、服务民生等领域的应用,为“数字东至”建设赋能。加快推进东至县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城市管理赋能。

建设高效数字政府部分,从强化办公协同、优化政务服务、创优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其中,强化办公协同重点围绕完善全县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完善系统功能,强化数据共享,增强政府各部门办公集约、移动、协同能力,推进政府内部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精简高效;优化政务服务能力,主要从优化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完善“皖事通办”东至门户、提升跨省通办服务能力等方面发力。创优营商环境,完善东至县政务服务网“营商环境”专题内容,推出金融、运输、人才、民生、市场等服务专栏,完善东至“红色信e贷”平台,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信用评价体系,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增强数字社会治理部分,围绕智慧交通、公共安全、智慧应急、智慧城管、智慧市场监管、智慧环保等领域,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资源整合、部门协调、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助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其中,智慧交通方面,依托城市大脑,整合交通、公安、建设等与交通相关的各部门、企业的公共信息资源,建成全县集中、统一的综合交通信息资源平台,实现对全县多来源渠道的交通相关信息的有效集成、数据融合和综合管理,通过多种交通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东至县交通管理向科技化、智能化的提升;公共安全主要通过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整合分散的视频监控设备,推动视频资源的共享,辅以网格化管理机制,着重提升东至县公共安全管控及响应能力,全面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智慧应急主要依托应急指挥中心与城市运营指挥中心环境建设的共建共享,部署应急广播体系,强化与“城市大脑”对接,打造平战结合的指挥场景,促进指挥中心效能最大化;智慧城管主要是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让信息数据采集向乡镇延伸,结合东至县地理信息平台,强化东至县城市公共设施精细化管控、执法管理强化监督、环境卫生网络监测等能力,全面提升和完善城市管理功能;智慧市场监管主要是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我县市场监管智慧信息平台,推进重要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企业信息追溯能力;智慧环保主要是依托“城市大脑”建设,拓展环境治理应用,强化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对东至县域内餐饮油烟、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进行有效监控及管理。

完善数字公共服务部分,聚焦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民政、数字文旅四大领域,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便捷化、精准化、普惠化。其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重点完善智慧课堂、无线网、录播教室、智慧黑板、电子图书室等智慧化项目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持续推进乡镇医院“智医助理”建设,拓展功能服务应用,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推进“智慧民政”一体化工程建设,重点构建以养老场所、社会救助、婚姻网询等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加快推进全国联网一网办理;优化数字文体服务,重点依托“皖事通”APP打造公共文化线上服务平台,打造地方文化数据资源库,加大新媒体营销力度,持续开展“微网”宣传,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部分,从积极培育数字新兴产业、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其中,积极培育数字新兴产业,主要是聚力打造“两园一中心”,建设数字产业科研平台和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重点突破大数据产业,积极发展5G产业;制造业数字化重点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装备、智慧矿山等关键环节和优势领域,推动制造体系和工业产品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重点聚焦农村电商、智慧旅游+康养、智慧物流、线上新经济等领域,全面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布局智能化设备,并建设东至县数字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大渡口农业科技示范园;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部分,重点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对接数字长三角等方面,加强城乡和区域数字化协同。其中,数字乡村建设工程重点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深化“红色信e贷”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积极对接数字长三角部分,重点推动农业、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信用体系、建设产业合作等领域智慧应用协同,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要素资源更大范围配置,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循环。

六、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建“数字东至”建设办公室,负责“数字东至”日常推进工作。建立健全县联动协调衔接机制。定期召集各部门领导或信息化负责人参加的“数字东至”建设联席会议及相关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建设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合理确定“数字东至”的建设内容。探索建立“数字东至”考核机制。制定东至县数字经济专项支持政策。

三是深化监督管理。构建“数字东至”建设监督管理框架。规范评估审批工作。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

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好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数字东至”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支持信息化发展。

五是建设人才队伍。招引一批拥有自主科研成果且能够在东至进行产业化的国内外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加强住房保障、子女入学、户籍迁移等方面的人才优惠政策。与BAT等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六是重视舆论引导。加强“数字东至”建设的宣传工作,为“数字东至”的建设构筑强大的群众基础。

七、政策咨询服务信息

解读机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解读人: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  汪敬阳

电话:0566-332079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