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闻报道

大渡口经开区:党建赋能产业链 激活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2-11 09:21 来源:大渡口经开区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产业是企业的集合,产业链是产业的分工协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践证明,把握住产业的脉动,就能掌握高质量发展的制胜密码。

大渡口经开区是池州市西北门户,现有企业100余家,已形成绿色食品加工和智能装备制造两大工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明显的集群效应,先后获得“省级绿色农副产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称号,具备开展产业链党建工作的先天优势。

筑牢“组织链”,将“党建活力”汇成“发展合力”

筑牢组织堡垒。创建“1+1+X+N”产业链党建联盟,以“一名班子成员牵头、一名专职党建指导员负责、企业支部带头组织、链上企业共同参与”为组织模式,串联同一产业链上的支部和企业,成为开展产业链党建工作的“主心骨”,产业链党建联盟迄今已覆盖企业支部31支、链上企业108家,2024年举行现场观摩、企业家沙龙等产业链党建活动56场,有效推进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集群内部凝聚力。

强化队伍建设。针对链上企业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及企业负责人,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基层党组织业务培训。推行“双向培养”机制,将党员培养成公司骨干,将公司骨干吸纳为党员,2024年新发展党员20名,收到入党申请书30余份,源源不断向企业和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加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支部书记由企业中层以上人员兼任比例达到90%。

筑牢品牌优势。打造园区层面“红帆”非公党建品牌,实施“领航之帆”“活力之帆”“奋进之帆”“创新之帆”“温暖之帆”五大行动,创建企业子品牌20个,做到企业文化与组织文化互融互通。着力加强“两个覆盖”,推进规上企业单独组建,2024年,已推动润宇医用包装等3家企业单独成立党支部。同步推进群团组织组建,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整合“要素链”,把“党建势能”转为“发展动能”

推进资源互补。写好资源整合文章,每季度召开链上企业座谈会,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同频共振,实现抱团作战。例如,安徽海大饲料有限公司通过党建联盟与另一家链上企业——安徽龙溪麻油外贸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每年从安徽龙溪麻油贸易有限公司购入2000吨芝麻饼作为饲料生产的优质原料,实现“双赢”。

强化联盟联建。2024年举办信息交流、融资洽谈、供需对接等活动12场,帮助企业延伸产业环节,为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例如,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党建联盟,与本地村集体和鳜鱼养殖户组建产业共同体,形成“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2024年又有3家鳜鱼企业通过联盟运作入驻园区,鳜鱼产业规模突破1.5亿元。

实现发展共促。加强联盟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召开土地、就业等要素对接会48次,积极开展市场联拓、物流共享等活动,帮助企业丰富市场渠道、扩展业务范围。例如,远帆食品公司通过党建联盟引荐,与洽洽集团“联姻”,年产值跃升至4000万元,2024年又斥资2个亿完成休闲食品新项目建设。

建强“服务链”,用“党建温度”提升“发展热度”

选派第五批党建工作指导员20名,覆盖园区非公企业44家,常态化深入企业进行指导,摸清企业经营运行、职工数量、党员信息、出资人情况、党建活动等,并将培育企业发展情况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落实“片区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动员各方力量为企排忧解难,累计解决企业发展问题300余项。积极引导企业党员在干事创业、服务职工、赋能发展中作表率、当先锋,在非公企业中探索开展“金点子助企”,提出有效建议30余条。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帮助元创科技、一丸科技等企业与合工大等高校、省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党建+金融”新模式,累计完成授信总额7.2亿元。

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是推动产业向新向好的重要战略选择。组织层面,强化党建引领,组建产业链党建联盟,健全党组织体系,打破了企业党组织壁垒,凝聚企业向心力,使各方协同共进。要素层面,整合信息、资源、技术等关键要素,通过搭建平台、贯通上下游沟通渠道,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服务层面,持续开展调研,精准问需于企,推动企企合作、银企对接、产学研合交流,优化营商环境。

党建链以其强大凝聚力、高效整合力和贴心服务力,打通产业链发展堵点,激发创新活力,有效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能和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